在即将进入21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世界环氧树脂工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即以很大加速度按“高纯化、系列化、精细化、专用化、高功能化和配套化”的“六化”方向发展。“六化”的核心是精细化,毫不夸张他说,世界环氧树脂工业已告别通用树脂时代而跨人“精细化工时代”,精细化是今后10年环氧树脂企业激烈竞争的焦点和热门话题。
一、我国环氧树脂工业存在的不足
我国环氧树脂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发展驰人快车道,大江南北出现了“环氧树脂热”,而且不断升温,无论是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上,还是在科研开发和应用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但问题也不少,还存在许多制约环氧树脂发展的瓶颈,其弊端也日益突出。
1.生产规模小,产量低,装置分散,开工率严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大小环氧树脂企业百余家,初步统计,总生产能力约12万吨/年,其中江苏省环氧树脂厂家40余家,生产能力约3万吨/年;安徽省10家,生产能力约:万吨7年;湖南省3家,生产能力约2万吨/年;其它省市合计50余家,生产能力约1. 5万吨/年。
我国环氧树脂装置的平均规模为百吨级,而日本仅有10家公司生产环氧树脂,总生产能力为26.10万吨/年,最大的东都化成公司生产能力可达6万吨/年,而产量最小的公司生产能力达3400吨/年(特种环氧树脂),平均规模为2.6万吨/年。
我国环氧树脂产不足需, 1996年进口初级环氧树脂4.08万吨,比上年增长25.15%。按行业统计,我国环氧树脂产品的国产化率仅为37%左右。 
2.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装置陈旧,控制水平低
80年代中后期,岳阳石化总厂从日本东都化成公司引进3000吨/年环氧树脂装置,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基本上接近世界80年代初水平。自引进以来,经与日方不断的技术交流及人员培训,并经过消化吸收,生产技术较引进时有较大提高。另外,无锡树脂厂从德国贝克莱特公司引进了3000吨/年环氧树脂装置。
除这2套引进装置外,我国其它环氧树脂厂现行生产工艺都是间歇式,反应釜容积小,装置陈旧,设备老化,材质落后。回收环氧氯丙烷和溶剂采用传统的釜式蒸馏;生产控制采用手工操作,配料不准确,误差大:反应终点、水洗终点等控制完全靠操作工的经验。这种原始的生产方法,使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与国外先进水平比相差极大。
3.品种单调,牌号少,专用级树脂差距更大
岳阳引进装置能生产YD系列17个牌号,无锡树脂厂引进装置能生产7个牌号。而日本东都化成公司目前商品化生产的就达十大系列200余个牌号,仅YD一128“家族”就有十多个牌号;韩国国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采用东都化成技术生产21个系列200多个牌号环氧树脂,仅粉末涂料专用环氧树脂就有50多个牌号。国外环氧树脂企业多牌号精细化的特点能很好满足环氧树脂用户千变万化的配方技术的需要。与之相比,我国环氧树脂可商品化的品种少,且系列化、精细化不够,专用树脂还相当薄弱。双酚A型环氧树脂占95%,而特种环氧树脂只占5%,且末规模化生产。
国内环氧树脂用户购买、使用产品的选择性很小,应用受到限制,为此每年不得不花大量外汇进口高档树脂,主要是粉末涂料专用环氧树脂、覆铜板专用环氧树脂、电工浇铸专用环氧树脂、汽车电泳漆专用环氧树脂、电子元件封装专用环氧树脂等。 
4.产品质量差,低档多,高档少
我国环氧树脂质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环氧当量变化幅度大,牌号分级太宽;②水解氯、无机氯、钠离子含量高,固化物电性能差;③产品色泽深,挥发组分和杂质含量高;④质量变化大,贮存稳定性差;⑤二醇基含量高;⑥制品外观差。
5.能耗大,原材料消耗高,经济效益差
6. 环氧树脂与固化剂配套发展水平低
国外环氧树脂企业十分重视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配套生产和销售,每一种环氧树脂都有与之配套的固化剂。如日本东都化成公司能配套生产七大系列几十个牌号的固化剂;韩国国都化学也能生产十个系列百余个品种固化剂。与之相比,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家环氧树脂厂能像国外企业那样实现配套化。
7.生产和应用脱节
国外环氧树脂生产企业很重视其产品的应用技术开发及对用户的技术服务,如东都化成公司槁环氧树脂就是从二次加工应用起家的,他们在开发环氧树脂牌号的同时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本公司的产品。其结果必然是合成和应用相互促进,“比翼齐飞”。而我国多年来树脂生产和应用分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树脂生产厂和树脂用户之间相互保密,难以沟通信息,环氧树脂生产企业只会合成,不会或不愿搞树脂应用技术研究,其后果是两者发展缓慢。
除了上述问题外,原材料不配套、企业管理水平低、企业运行机制不合理等方面也制约着我国环氧树脂的发展。
二、我国环氧树脂工业后10年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环氧树脂的用量正已年均25%的速度增长,今后10年我国将重点发展汽车、能源、交通运输、电子、建筑等支柱产业,这样势必造成对环氧树脂的强劲需求。
1.汽车工业被中央确定为今后发展的支柱产业,今后5年的投资将相当于“八五”时期的9倍。1996年汽车产量预计为170万辆,与之配套的电泳漆所需环氧树脂约5000吨;2000~2005年,汽车产量预计达300万辆,需环氧树脂约1万吨, 2005年汽车社会保有量预计达2060万辆,汽车修补漆所需环氧树脂的量也极为可观。
2.船舶工业、海洋工业所需环氧树脂涂料前景诱人。德国造船和海洋技术联合会主席阿歇尔指出,从现在到2005年,将是世界造船业大发展的时期,世界各类船只的需求量将增加50%。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海洋开发的新时代。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技术已被我国政府列入高科技“863”计划。开发海洋资源需要有雄厚的船舶制造能力和巨大的海上运输能力,我国已脐身世界航运和造船业大国之列,今后10年对环氧锌粉车间底漆、环氧铁红车间底漆、环氧沥清防锈漆、油舱压载水舱环氧涂料、环氧树脂软水舱漆、海洋工程及海上建筑用环氧防腐涂料的需求量很大。
3.我国电力工业规模宏大,而且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目前,已成立了国家电力发展公司。这一领域无论从发电、输变电到用电方面都需要环氧树脂。如绝缘材料、干式变压器、高压开关、互感器、水利水电工程防水、防腐施工所用环氧树脂以年均60%的速度增长。据统计,仅长江三峡工程一项就需环氧树脂1.5~1.8万吨,而我国引进的15套APG技术(自动压力注射成型)所需环氧树脂混配料还全部依赖进口。环氧树脂在电力行业的巨大市场已被许多外商看好。
4.作为我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电子工业,“九五”期间投资是“八五”时期的12倍,电子化学品年均增长率将达15%。仅覆铜板用溴化环氧树脂一项, 1996年用量多达1万吨左右,基本上全部靠进口,预计2000年用量达2万吨。据日本印刷电路协会预测,今后10年,在整个覆铜板需求方面,环氧覆铜板需求仍居首位。
5.城市“安居工程”的实施和土木建筑业的发展,对环氧树脂建筑涂料和粘合剂的需求量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而环氧树脂地坪涂料也以其优异的技术经济性而异军突起。
6.我国是12亿人口的食品大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罐头、易拉罐及食品贮存容器制造工业迅速发展,食品级环氧树脂涂料方兴末艾,前途无量。
7.轻工家电行业实施名牌战略,名优家电风靡市场,致使家电表面涂装用环氧树脂涂料产需两旺。
8.今后10年,海运集装箱、铁路集装箱的需求量猛增,必然带动重防腐型环氧树脂集装箱漆的发展。
9.东北地区是我国环氧树脂潜在的巨大市场。目前国内环氧树脂消费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环氧树脂生产、应用异常活跃,可谓突飞猛进;长江以北,尤其是东北地区受经济形势影响,市场没有打开。正常情况下,东北地区环氧树脂的消费量占全国的15%~20%,随着经济形势好转,在机电、石油、化工、海洋开发、造船等方面有雄厚优势的“东北虎”一旦苏醒,年消费量可达1万吨, 2000年将达2万吨。
10. 近年来,在环境保护强大的呼声下,环氧树脂粉末涂料和水性环氧树脂涂料因省人、省工和无公害而成为环氧涂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两者均被我国后10年涂料产业政策确定为优先发展的品种。预计2000年,我国涂料年产量将达200万吨,粉末涂料10万吨,水性涂料将达20万吨。
11.今后10年,我国双酚A、环氧氯丙烷将会有很大发展,对发展环氧树脂可提供充足的原料保证。
综上所述,今后10年我国环氧树脂大发展局势已定。预计2000年,国内环氧树脂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8万吨/年,需求量预计达12万吨/年,国外厂商如:壳牌、道化学、汽巴一嘉基、东都化成等大型环氧树脂企业看好中国环氧树脂市场,纷纷在中国市场展开竞争,大张旗鼓地扩展在华环氧树脂业务的广度和深度。国内企业也纷纷上马环氧树脂装置,开展了“群雄逐鹿”之争。当前,民族环氧树脂工业已到了“危急”的关头,必须“全面抗战”。我们应审时度势,制定相应的制胜对策。
三、发展我国环氧树脂工业的思路及相应举措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消除发展环氧树脂的思想误区
我国环氧树脂企业应极力突破以下几种;日观念和增长方式的严重束缚:①把环氧树脂仍简单视为通用树脂,忽视了它的精细化、专用化、功能化特征;②只重视树脂制造技术,忽视了它的应用加工技术;③树脂生产与固化剂割裂发展;④发展环氧树脂生产热情高,一哄而上,但没有看到它的技术内涵,低估了生产技术难度;⑤一些领域出现了“五多五少”,即:争投资、铺新摊子、低水平重复上装置、以单纯外延式扩张发展的多,消除瓶颈、内涵挖潜的少;争扩大装置规模(简单地增加反应釜个数)、单单增加产品产量的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搞深加工的少;讲产值、净贷款的多,考虑降低成本的少;低档产品多,高档、精细、专用级产品少;槁各自力政、分散作战的多,讲联合搞集团的少,今后10年,如不破除这些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不克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顽症,我国在这一领域恐怕会永远落后。
2.发展环氧树脂应从建立、健全良好的企业运行机制人手
我国环氧树脂工业中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表面上是由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影响,实质上还是不合理的企业运行机制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表现在:企业作为市场和科技进步主体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单靠引进不可能解决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环氧树脂生产和应用条块分割严重,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如环氧树脂生产集中在石化、化工部门,而应用集中在轻工、电子、机械、建筑等部门;各单位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孤军奋战,争原料、争市场,小装置建设屡见不鲜。这些“体制病”只能造成“自杀式”的互相竞争,已路到尽头。
今后,我国环氧树脂将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竞争”,即国内环氧树脂市场将最终由5~6家大型环氧树脂企业所垄断。在制定后10年的制胜战略时,希望有关部门能比较有远见,把眼光放在5年、10年后的市场前景上看问题,“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在环氧树脂生产企业之间及环氧树脂生产厂与下游企业之间、环氧树脂生产厂与原料厂之间,打破地域、行业和隶属关系的传统观念,走出“家门”、“市门”、“省门”、“部门”乃至国门。另外,加强合作(如合资、合并、收买、出售及集团化),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大基地”战略,实现规模经营、品种分工和厂点合理布局,也至关重要。
3.大力增加科技投入,把技术开发、应用开发和市场开发及技术服务放在首位
日本东部化成公司经营环氧树脂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该公司十分重视科研开发和科技投入(该公司中央研究所月科研费达2000万日元),把技术开发、应用开发、市场开发和技术服务放在首位。日本中央研究所及所属工厂的研究室担负着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改善已有品种质量及技术服务工作,有一支优秀的技术服务队伍。他们的环氧树脂应用开发技术包括三个方面:配方技术、配方的加工工艺技术以及与产品配套的应用技术。这三个方面统称为应用一体化的技术。日本任何一家环氧树脂企业在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开发都十分活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东都化成制定的从下游产品入手的发展战略。他们先是建立环氧树脂二次加工产品的工厂,产品可以直接进入消费市场,在有了一定的市场和需求之后,反过来制造环氧树脂。这套先搞深加工,再搞树脂合成;先开发市场再建装置的经营战略,确实使东都化成受益匪浅。
日本公司的“三个开发,一个服务”,促进了环氧树脂技术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科研开发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对于今后的具体发展,提出以下措施。
1.建立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主体、特种环氧树脂为辅的产品格局,先调整后优化产品结构,实施“替代进口战略”。
近年来,发达国家通用型双酚A环氧树脂的比例已下降到70%~85%,特种环氧树脂的发展速度很快,在一些领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日本双酚A型环氧树脂比例占80.2%,澳化环氧树脂占16. 69%,酚醛型环氧树脂占1.04%,脂肪族环氧树脂占1.04%,其它为1.04%。我国不一定照搬这一比例,但要适度发展特种环氧树脂。如:发展澳化环氧树脂及其树脂液(2000年达到2万吨/年)、双酚A及氢化双酚A环氧树脂系列(耐候性)、线型酚醛型及邻甲酚醛型环氧树脂(耐热性)、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和可绕性环氧树脂(二聚酸、橡胶、活性稀释剂改性)
2.通用型双酚A环氧树脂系列要体现多品种、小批量特点。要发展液态及固态环氧树脂系列和高等级双酚A型环氧树脂,以及蒸馏型高纯及超高纯环氧树脂和溶液型环氧树脂。
3.要提高环氧树脂的精细化率和国产化率。今后10年环氧树脂产品的国产化率要达到75%,并要争创精品名牌。 ”
4.大力发展专用级环氧树脂以替代进口,并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要发展印刷电路覆铜板、电工浇铸、汽车电泳漆、粉末涂料、食品罐涂料和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型),以及电子元器件封装专用环氧树脂。
5.环氧树脂要与固化剂配套发展。建议我国今后10年应建设2~3个固化剂专业厂,优先发展以下几大类品种,如:低分子量聚酰胺固化剂、改性脂肪胺、改性芳香胺、液态化甲基四氢苯酥和甲基六氢苯酐(建设几个千吨级装置)、改性双氰胺(液态化)及水溶性固化剂。
6.为适应高科技领域需要,应大力开发高纯及超高纯环氧树脂的制造技术并搞好技术改造。在技术改造中,应做好以下工作:改造通用树脂的生产工艺及重点设备;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如:提高环氧基含量、降低粘度、降低二醇基含量等;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单釜生产能力;在实现合理的经济规模后,开发自动控制技术。
7.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力度。同外商合作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引进技术必须适合中国国情;引进技术必须是先进的,达到90年代的水平;有利于振兴民族环氧树脂工业,创国产名牌。在引进环氧树脂制造技术时要坚持两个配套,即:配套引进固化剂生产技术,配套引进树脂和固化剂的应用技术。
8.要适应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实行再造工程,改善企业管理。先进的技术不能弥补落后的管理,而先进的管理可以弥补落后的技术。今后10年,我国环氧树脂企业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上档次,向管理要效益,以科学管理增效益。
                                                                              (转摘自《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