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碰撞受损后的汽车维修,传统上只是简单地将受损变形的车身固定,用加热、机械拉伸的方式进行维修,然后再靠榔头等简单工具调整和修复车身钢板、车门和立柱等的间隙和形状,最后靠腻子、原子灰以及修补漆等使其恢复原貌。目前,人们对钢板车身的维修已驾轻就熟了。但随着汽车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上应用的日益广泛,对它的维护修复却开始成为汽车行业新的困惑。那么,汽车复合材料部件在碰撞受损后,究竟能不能修复?如果可以,怎么进行修复?经修复后的车身能否恢复到受损前的状态?对于这些问题,答案是明确的:目前,在汽车上所使用的复合材料部件都是可以修复的,而且完全能达到受损前的状态。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在过去的若干年中,维修汽车复合材料所用的粘结剂等产品已得到了极大的改进,维修的工艺技术也日臻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讲,汽车复合材料的维修工序要比钢板材料更加简便和易于操作。

  当然,汽车复合材料部件是否需要修复,主要取决于碰撞的程度。一般,有三种碰撞情况:一是轻微撞击。由于汽车复合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抗撞击性能,如能经受普通手推车的撞击而不会产生凹陷,也不会损坏,因此这种状况不需要维修;二是猛烈的撞击,即汽车复合材料严重受损,这时通常建议更换部件而不做维修,因为维修成本会大于更换部件的成本;三是虽经碰撞而受损不严重,在经济上值得维修。这是本节讨论的重点。

  目前,大多数维修部门已经掌握了手工铺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维修技术,而对在车身面板方面使用最多的片状模塑料SMC部件的维修却缺乏认识,仍采用传统的手工铺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维修方法,结果常导致维修失败的现象。这是由于,SMC的化学组成成份和手工铺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是不相同的。维修SMC部件通常需要专用的SMC材料制成的粘结剂,而SMC维修专用粘结剂的玻纤含量要与被维修SMC部件的玻纤含量基本一致,这样才能使修补的部分与被修部件保持相对一致的热膨胀或收缩比率,否则,维修数周后会出现类似“牛眼”或“晕环”的形状,导致维修工作的失败。另外,无论在维修过程中使用何种材料,都必须按照粘结剂供应商的指导说明正确操作,尤其要特别注意维修材料的固化时间。

  1、汽车复合材料部件的双侧维修方法

     在维修前,先在SMC部件正面的裂缝处劈出V型凹口,然后清理、打磨,并用溶剂清洗所有要维修的区域。当正面一侧准备好后,将SMC专用维修粘结剂充分地涂抹在凹口里。

  在需要维修部位的后部,使用维修复合材料的专用玻纤网状织物,其大小和形状应和所需维修的部位大致相同。

  在维修用的玻纤网状织物上涂抹粘结剂后,将其粘贴到需要维修部位的后部,将二者粘接在一起,直到粘结剂完全固化。

  2、汽车复合材料部件的单侧维修方法

  当受损的SMC部件为V型时,先对其进行清理,并用溶剂清洗好待维修区域后,直接将专用的SMC维修粘结剂涂抹在上面。

  当专用的SMC维修粘结剂被均匀地填充到需要维修的部位后,等待粘结剂的固化,然后再用打磨机慢速地对粘结剂进行打磨。

  如果粘结剂涂抹的有任何缺陷,可将修整用的填料涂抹在已固化的粘结剂上面,进行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