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五”玻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前,经济复苏能否持续,经济增长如何走上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倡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和各国的目标。而如何顺应潮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无疑需要各行业、各企业从实践中得以贯彻。创造中国玻璃纤维可持续的健康未来,正是玻纤行业“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使命之一。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发展速度飞快,行业规模、产品质量、工艺技术等均发生了质的飞跃,拥有了全球第一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生产产量,让全世界为之震撼。然而,和这“红红火火”的势态不相称的中国玻纤产品却是“有市无价”、“有制造无创造”、“有产品无品牌”。可以说,目前中国玻纤企业到了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企业能否继续生存下去?能否发展壮大起来?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能够发展多久?何时能与国外品牌抗衡?这些都是玻纤行业与玻纤企业必须面对的严峻而实质问题。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在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中指出,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又“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企业的平均寿命牵涉到一个持续发展问题。这样的问题,现在或将来同样会困扰着中国玻纤企业。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人类所生存的有形的不可再生条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时提出的问题,如能源浪费造成枯竭、环境破坏造成污染等。“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在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范围,以及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的前提下,合理地节约使用再生资源,保护生态和改变环境,以达到持续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目标。中国玻纤企业也面临着如何生存、如何长久健康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玻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将中国玻璃纤维的“数量”之大国变为“质量”之强国,将“制造”之国变为“创造”之国,制品深加工遍地开花。
  (1)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实现循环、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环保普遍成为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一个共识,因此在进口方面也开始设置一些环保绿色的标准。美国已于2009年6月通过法案,将在2020年征收“碳关税”,而欧盟地区国家也开始计划征收“碳关税”。从战略层面考虑,玻纤行业以“低碳”为方向,以构筑可持续发展体系为目标,走出一条优化发展的路子是必然趋势。
  保护环境必定要与经济发展同步,玻璃纤维产业要可持续发展,也必将向着“低碳”的大方向发展,由内而外实现调整升级。一直以来,中国玻纤企业的竞争力相当一部分是体现在低成本(包括人力、资金、资源和环境等)的比较优势上,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创造了中国制造的神话。随着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下降,在低碳、环保的大趋势下,再加上“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有可能会加大企业成本,进一步削弱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目前对中国玻纤企业来说意味着较大压力。但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将激励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坚决彻底淘汰技术落后、环境污染的“陶土坩埚法”,进一步巩固扩大行业在“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丰硕战果,走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以技术创新带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没有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就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最终将会被市场淘汰。在当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牌、新产品不断涌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只有不断进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材料创新,开发出成本低、技术含量高、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发展,拥有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走上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3)制定应对贸易保护长效机制,加强行业自律
  玻纤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和引起重视的是如何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再掀恶浪。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纷纷背弃一向挂在嘴上且奉为圭臬的自由贸易,转而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行动。毫无疑问,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往往都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政治需要,这又使这些贸易保护主义行动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后果,以至于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受到了莫大的影响,中国玻璃纤维更是深受其害,金融危机以来,欧盟、印度、土耳其等纷纷对中国的玻璃纤维制品发难,提起反倾销诉讼,整个行业的复苏因此变得步履维艰。9月欧盟已公布初裁结果,对从中国进口的玻璃纤维征收最高达43.6%的临时反倾销税。
  四、大力发展玻纤制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加快发展深加工产品和配套,延伸产业链并较多地占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产品,无疑是实现化“危”为“机”的一条重要途径。发展制品深加工,不是简单的模仿照搬,企业不能一哄而上,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投资少的产品,低价、低质终将会被市场淘汰,要树立创新意识,填补国内空白。制品深加工是中国玻纤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外玻纤品种已发展到4万多种,而我国玻纤品种数量只有其1/4左右,与国际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还需加快拓展玻纤的应用领域,依靠技术创新,科技攻关,不断开发新的产品系列,致力于高质量规模化的制品深加工体系建设。
  9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明确了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独领风骚,并逐渐替代传统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玻璃纤维工业要以敏锐的市场嗅觉、快速的响应机制和正确的发展策略,搭乘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车,积极涉足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向高层次、高附加值、多材料复合方向发展,满足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随着玻纤深加工生产线的陆续投放,形成行业内新的经济增长点。

  

    信息来源:中国建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