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AMAT)与美国诺发系统(Novellus Systems)在3维封装用TSV(硅贯通过孔)技术上的开发竞争日益激烈。AMAT在TSV制造装置产品种类中增加了绝缘膜形成用单叶式CVD装置“Producer InVia”,使形成TSV的一连串工序所需的制造装置得以配套齐全。而诺发正在推进种子层等离子体CVD技术及与美国IBM联手进行的开发。
3维封装用TSV的工艺流程由以下工序组成:(1)开通孔(Via Hole)的“蚀刻工序”;(2)为确保TSV与硅(Si)底板的电气绝缘,而在孔的内壁形成绝缘膜的“绝缘膜形成工序”;(3)将通孔填入金属材料并制成TSV的“金属填埋工序”,(4)去除附着在TSV以外部分多余金属的“CMP(化学性机械研磨)工序”。其中(3)的金属填埋工序采用铜(Cu)材料的TSV,又可分为在作为(3-1):填入Cu时的成长核部分上成膜的“Cu种子层成膜工序”和(3-2):通孔中填入Cu的“镀Cu工序”。(1)~(4)的工序密切相关,前面的工序会对后面的工序产生很大影响。例如,(1)的蚀刻所开的通孔的表面形状如果不良,(2)则的绝缘膜形成会困难,或形成的绝缘膜电气特性会变差,又如(3-1)中形成的种子层的膜质不良,或者膜厚不足,则(3-2)的电镀工序中容易发生空孔,从而难以进行填入技术开发。
此次,AMAT面向(2)绝缘膜形成工序,制成了采用“Producer GT”平台的单叶式CVD装置。该装置既满足了热平衡(Thermal Budget)的要求,又可在高宽比为10:1的过孔的侧壁及底部使种子层均匀成膜。迄今面向(2)的绝缘膜形成工序有间歇式CVD和等离子体CVD等加工装置。AMAT称其制成的单叶式CVD装置,与间歇式CVD装置相比,吞吐量为8倍以上,成本为一半以下。特别是优先考虑TSV的电气特性而加厚绝缘膜时,其差别会更大。而与等离子体CVD装置相比,其高宽比较大的过孔的能力上更胜一筹。
而诺发则在进入2010年3月之后,接连发布了与(3-1)Cu种子层成膜工序相关的技术开发成果和将与美国IBM联手开发整个TSV工艺的消息。前者对于高宽比为10:1的通孔,已确认即使将种子层的膜厚减小到以往的1/4,在(3-2)Cu电镀工序也不会发生空孔。种子层的成膜采用等离子体CVD。而与IBM联手的开发,将把日本诺发的Cu电镀装置“SABRE”以及采用绝缘膜形成用等离子体CVD装置“VECTOR”等独立的工艺技术,嵌入到IBM的3维封装综合工艺中加以评估。
来源:日经BP社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