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作为电视机应用还存在两个主要缺陷:严重的动作赝像(出现在观看运动镜头或是动作片时)以及对比度不足(暗场条件下)。造成动作赝像可能有几个原因,其一是迟缓的屏幕响应速度。但是,即便设计人员把响应时间缩短到预计动作赝像应该消除的时间以下,动作赝像依然完全可见。因为实际上只有在人眼中才会产生图像拖影现象。人的眼睛只能在追踪目标时才可以敏锐地察觉到运动物体,这只有在目标作直线或近似直线运动时才有可能。这就是采用不间断背光源的 LCD 的不利之处。因为 LCD 以帧频输入视频数据并在整个帧周期内保持,屏幕上的物体呈现阶梯状运动而非不间断运动。例如,屏幕上的一物体在 2 秒钟内从左运动到右,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进一步假设每线有 1440 个像素的 LCD 屏,其帧频为 60H z ,那么在一帧周期内就有 12 个像素导致图像拖尾的滞留效应!这对于标准电视是不可接受的,对于高清电视就更不妥当了。
黑屏插入技术是常用的缩短响应时间的技术。通过在每个图像帧之间插入黑色帧,可以产生与 CRT 相似的快速脉冲调制效应。人脑可以滤除这种闪烁并自动产生中间图像,这样就可以消除观看快速移动物体而时出现的模糊现象(如图 5 所示)。 2006 年 6 月份友达光电发表的 GFI 超高速反应技术已经可以达到小于 4ms 的 GTG 响应时间,于 2006 年第三季度 应用于液晶电视面板上。闪烁的 LED 背光也可以起到和黑屏插入相类似的效果,不同的是,该技术利用有规律的熄灭背光达到黑屏的效果。此外,通过对背光进行脉冲调制的背光扫描技术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目前的趋势是将这几种快速响应技术结合使用,以获得更短的灰阶响应时间。
利用闪烁背光消除动态模糊
上图表示的是闪烁背光和扫描背光改善动态拖影的原理。即选择在液晶响应曲线适当的位置打开或关闭 LED 背光。当液晶响应曲线处于缓慢上升或下降的阶段(拖尾阶段),就关闭背光源,在液晶响应曲线平稳阶段打开背光源。由于 LED 的响应速度远远超过液晶响应的速度,所以相比 CCFL 背光, LED 背光完全可以胜任。
在图像打开和关闭的托尾阶段关闭背光
利用扫描背光源还能有效提高显示对比度。在外部环境亮度较低的情形下使用 LCD 电视时, LCD 屏幕上暗场景的对比度明显不足。因为即便是暗态背光源也会有些漏光,这时候从某一角度看屏特别明显。在暗场景状态,可通过减小背光亮度同时增强屏的透射来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度。减小光照占空比可以降低亮度。用扫描背光减低亮度有另外的好处。在没有扫描背光的条件下,帧与帧之间的照明没有明确界限,于是此帧的减暗行为可能会覆盖到下一帧。在有扫描减暗背光的情形下,因为存在与屏上寻址相关的精确照明时序,完全可以寻址一整帧而与前一帧或后一帧无关。与非扫描减暗背光相比,有扫描减暗背光更容易采用快速响应的方法来改变亮度,非常有利于从暗景到亮景的跳变。
本文来自: LED技术网(led.product365.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led.product365.cn/ledbeiguangyingyong3/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