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改性醇溶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

王鑫 戴震 许体文 许戈文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合肥 230601

摘要:醇溶性聚氨酯胶粘剂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 产品,有着比水性聚氨酯更优异的性能。本实验采用 聚醚21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在 特定条件下合成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加入交联剂三羟 甲基丙烷(TMP),扩链剂二羟甲基丙酸(DMPA) 和一缩二乙二醇(DEG),再加入成盐剂三乙胺, 乙醇做分散介质制成醇溶聚氨酯乳液。将乳液制成胶 膜,然后通过对胶膜进行力学强度、拉伸剪切强度、 吸水率、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透 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探讨了异氰酸酯基 (-NCO)与羟基(-OH)的摩尔比对涂膜力学性能的 影响;羧基(-COOH)含量对乳液性能及胶膜力学性 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了环氧树脂参与了反应达到改性 的目的。

关键词:聚醚;醇溶性聚氨酯;胶粘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引 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对软包装行业来说,印刷和复 合工序的溶剂排放一直比较严重。复合工序中,尽管乙 酸乙酯的毒性不大,但仍属于控制排放的物质[1-3]。因 此,人们在不断探索用对人体、对环境无害的溶剂替 代有毒的乙酸乙酯,于是醇溶性聚氨酯胶粘剂就应运 而生。醇溶性聚氨酯胶粘剂使用具有“绿色溶剂” 之称的乙醇作为溶剂,比酯溶性聚氨酯胶更有利于环 保,而且醇溶性聚氨酯胶粘剂的主剂和固化剂均不含 异氰酸酯(-NCO)和游离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因此在生产和复合膜应用过程中都是无害的、卫生 的,是一种环保型的聚氨酯胶粘剂。本实验研究采用 聚醚二元醇210与TDI进行聚合反应,探索环氧树脂改 性聚醚型阴离子聚氨酯胶粘剂的方法和所得产品的性 能。

1.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河北沧州大化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化学纯;聚醚210(分子量1000):南 京金陵石化总公司,使用前真空脱水,化学纯;二 羟甲基丙酸(DMPA):进口,使用前烘干,分析纯; 一缩二乙二醇(DEG):天津市大港化工三厂,分 析纯;三羟甲基丙烷(TMP):常州市阜康商贸有限公 司,分析纯;三乙胺(TEA):上海金山亭新化工试剂 厂,分析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北京化工三 厂,分析纯;辛酸亚锡(T-9):北京化工三厂,分析 纯;环氧树脂E-51:济南天茂树脂化工公司,化学 纯;乙醇:江苏华宇化工有限公司,工业品。

1.2 醇溶性聚氨酯的制备步骤

1.2.1 预聚体的制备

在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电动搅拌器的三口 烧瓶中加入TDI、经脱水处理的聚醚二醇210和环氧树 脂E-51,在80-85℃温度下反应大约2小时。

1.2.2 预聚体的扩链

反应温度降至70℃左右,加入小分子扩链剂二羟 甲基丙酸(DMPA),制得含有羧基的聚氨酯溶液。保 持70℃反应1小时左右。

1.2.3 预聚体的交联

反应温度降至60℃左右,加入一缩二乙二醇 (DEG)和三羟甲基丙烷(TMP)进行扩链和交联, 同时加入催化剂辛酸亚锡(T-9)和二月桂酸二丁基 锡(T-12)各一滴,保持温度在60℃反应3-3.5小时 (如果体系黏度过大,加入丙酮调节体系黏度)

1.2.4 高聚物的中和及醇化

停止加热和搅拌,把制得的高聚物倒入分散桶, 加入三乙胺和乙醇,在高速搅拌机上进行分散。

1.3 分析与表征

1.3.1 NCO含量的测定

按GB3186-1988取样,用二正丁胺-盐酸滴定法测定反应过程中NCO百分含量的变化或按GB T18446-2001气相色谱法测定氨基甲酸酯预聚体和涂 料溶液中未反应的TDI单体的含量。本实验采用按 GB3186-1988取样,用二正丁胺-盐酸滴定法测定反应 过程中NCO百分含量的方法,参照文献[4]进行。

1.3.2 胶膜的制备

将不同配方制备好的醇溶性聚氨酯乳液放置在自 制的聚四氟乙烯板中,室温成膜后放入50℃的烘箱中 干燥至恒重,得到厚度约1mm的胶膜,放置在干燥器中备用。

1.3.3 力学性能的测试

将胶膜剪成长为30mm,中部宽为3mm的哑铃 状,用XLM-智能电子拉力实验机(济南兰光)测 试,拉伸速度为300mm/min。

1.3.4 耐水性的测试

称取一定量的聚氨酯薄膜(M1),浸泡在30℃ 的蒸馏水中,每隔一定的时间取出,用滤纸快速擦 去表面水分,立即称量(M2)。由单位质量的薄 膜吸收水分的质量即吸水率P来表示:P=[(M2-M1) M1]*100%。

1.3.5 红外光谱(FT-IR)表征

将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应用于醇溶聚氨酯 胶膜的测定。采用Nexus-870型FT-IR全反射红外光谱 仪(美国Nicolet仪器公司)测试。KBr压片,测定范 围400~4000cm-1。

1.3.6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

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Pyris1功率补偿型差示 扫描量热仪进行,扫描速率为10℃/min,扫描范围 为-50℃-100℃,在100℃保持3分钟,然后以10℃ min的降温速率冷却到-50℃,最后在氮气保护下再以 10℃/min的速率从-50℃升到100℃。

1.3.7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 采用JEM-100SX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JEOL仪 器公司)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NCO/-OH摩尔比(R值)对醇溶性聚氨酯性能的 影响

NCO/OH 的比值有分为2种。其一是预聚阶段多 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的NCO/ OH物质的量之比,另 一种则是整个预聚反应的NCO/OH物质的量比值。总 的NCO/ OH比值的大小代表着是整个反应过程的反应度,比值越是接近1,产品相对分子质量越大,体系 粘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凝胶现象。本实验在固定总的 NCO/ OH(摩尔比)值和环氧树脂质量分数为4%的情 况下,探讨预聚反应中NCO/OH不同摩尔比对胶膜性 能的影响(见图1、图2)。

由图1和图2看出,随着预聚阶段NCO/OH比值的 增大,得到的胶膜拉伸强度不断增大,断裂伸长率 不断减小。这是由聚氨酯分子链本身的结构特征所 决定的。聚氨酯是由聚醚和多异氰酸酯通过缩聚反应 形成的嵌段共聚物,通常分子链中聚醚构成的链段称 为“软段”,多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称为 “硬段”,由于软段和硬段之间的极性相差较大,各 自相互聚集形成微区,硬段微区以分散相的形式存在, 软段微区则以连续相的形式存在,当胶膜受到外力作用 时,硬段微区在软段中起到物理交联点的作用,阻止 分子链的相对滑移[5]。因此,在总的NCO/OH比值不 变的情况下,增大预聚阶段NCO/OH比值,相当于增 加硬段的含量,分子链中物理交联点增多,分子链的 相对滑移变的困难,因此胶膜的拉伸强度不断增大而 断裂伸长率不断减小。因此,为了保证胶膜有足够的拉伸强度,而且断裂伸长率又不致过大,可以选择R 值在5.0左右为宜。

羧基含量对乳液性能及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实验研究的醇溶性聚氨酯乳液是在聚氨酯主链 上引入亲水性的-COOH基而合成的,因此-COOH基含 量(占全部反应物质量的百分比)将直接影响到乳液 的性能,从而影响到乳液的稳定性。采用DEG为扩链 剂,TMP为交联剂,固定NCO/OH的比值和环氧树脂 质量分数4%,考察了-COOH基含量对乳液及其成膜 后性能的影响(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羧基含量的不断提高,乳 液的外观总是保持透明的状态,但是溶于水后,随着 羧基含量的不断提高,与水的相溶性越好,这可能是 因为随着羧基含量的提高,聚氨酯链段中的亲水基团 也随之增大,而且所制的聚氨酯颗粒也逐渐变小的缘 故。从乳液成膜后的吸水率可以看出,随着羧基含量 的不断提高,胶膜吸水率也不断提高,同时胶膜的拉 伸强度增加而断裂伸长率减小,这是因为PU链段结构 中氨基甲酸酯键构成硬段,多元醇构成软段,这种软 硬段之间的相互比例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由于羧基 含量的增加,即分子结构中硬段含量提高,分子内作 用力和氢键作用都增加,所以导致上述现象[6]。在保 证胶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其吸水率应该 较小,因此,羧基含量取值为1.3%为宜。

醇溶性聚氨酯的红外光谱(IR)分析 聚醚型阴离子醇溶性聚氨酯薄膜的红外光谱如图 3所示。

由图3可知,3302cm-1为N-H伸缩振动吸收峰,2966 cm-1,2924cm-1,2873cm-1分别为-CH3、-CH2、-CH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729cm-1为酯羰基吸收峰,而 3480cm-1处的羟基峰和2270cm-1处的异氰酸酯特征峰 消失,这些都表明了,-NCO与-OH几乎全部反应掉 了。1106 cm-1处为 -C-O-C吸收峰。1232 cm-1为环氧 树脂季碳原子的特征吸收峰,不受其他基团影响的环 氧基在830cm-1左右也没有出峰[7]。由上面可以看出: 通过反应生成了聚醚型阴离子聚氨酯,而且环氧树脂 参与了反应,其环氧基也全部发生了开环反应,从而 达到了利用环氧树脂改性的目的。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ntry)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试样与参 比物之间能量差(或功率差)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 种技术[8]。随着高分子科学的迅速发展,测定玻璃化 温度Tg已成为DSC在聚合物研究领域最主要的应用之 一。由图4所测得的水溶性和醇溶性聚氨酯两种胶膜 的DSC曲线来看,两者的玻璃化温度Tg相差不大,都 在-100C左右,原因可能是两者是由同一种聚氨酯基 体制备的,只是所用分散介质不同。水分子和乙醇分 子对聚氨酯进行封端,前者生成脲键,后者生成氨基 甲酸酯键, 对“软段”和“硬段”的微相结构影响不 大,进而对其结晶性能的影响也不大,因此,水溶性 和醇溶性聚氨酯两种胶膜的玻璃化温度Tg相差无几。

透射电镜(TEM)分析

TEM分析法最常用于表征核壳结构乳胶粒子形 态,本实验用TEM分析法分析两种不同乳液中粒子的形态,以期发现醇溶性聚氨酯乳液与水溶性聚氨酯乳 液的不同之处。实验中将合成的产品稀释,用OSO4 染色,用透射电镜观察粒子的微观形态,如图4所 示。由图可见,醇溶聚氨酯与水性聚氨酯的TEM照片 有相同之处,两种体系中聚氨酯粒子都是以球状粒子 分散在溶剂中,而并非以分子状态溶解。但是也有很 大的不同之处,所得醇溶聚氨酯分子外围有小分子存 在,可能是残留的乙醇小分子,也有可能是制备过程 中没有反应完全的其它小分子,最有可能是TDI与乙 醇封端后的小分子。因为醇溶聚氨酯乳液中并不存在 游离的异氰酸根,乳化过程中用乙醇封端,小分子留 在外端极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

3. 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用TDI合成醇溶性聚氨酯的过程中,可以选择R值在 5.0左右为宜,此时胶膜有足够的拉伸强度,而且断 裂伸长率又不致过大;(2)随着羧基含量的不断提 高,胶膜吸水率也不断提高,同时胶膜的拉伸强度增 加而断裂伸长率减小,一般羧基含量为1.3%时,吸 水率适中,力学性能也较好;(3)从醇溶性聚氨酯 乳液的红外谱图上可以看出,环氧树脂参与了反应, 而且其环氧基也全部发生了开环反应,从而达到了利 用环氧树脂改性的目的。(4)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 分析,醇溶性聚氨酯胶膜与水溶性聚氨酯胶膜的玻璃 化温度(Tg)相差不大,可见对同一种聚氨酯基体来 说,水分散和乙醇分散对聚氨酯胶膜Tg的影响不大; (5)醇溶性聚氨酯乳液的透射电镜图像表明,制备 过程中乙醇或者水是作为分散介质而非溶剂存在的, 两者的分散机理没有不同,只是醇溶性聚氨酯的粒径 大于水溶性聚氨酯乳液的粒径。

参考文献:

[1]张晓涛.醇溶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应用优势[ J ].印刷技术,2006 (1):22 – 23.

[2]江谷.醇溶型聚氨酯粘合剂的应用[ J ].中国包装工 业,2002 (4) :32 – 33.

[3]胡志鹏,杨燕.溶剂型粘合剂发展的困惑和替代的努 力[ J ].中国胶粘剂,2004,13 (3):63.

[4]李绍雄,刘益军.聚氨酯胶粘剂[M].第1版.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1998:404.

[5]HUA B,Zhang Z,Ying S. Effect of ionic group on the behavior

of polyurethane urea emulsion[J]. Polymer,1996,37(13):2751-2754.

[6]许戈文 等编著.水性聚氨酯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7:45,170.

[7]许戈文,熊潜生,王彤.水性环氧改性聚氨酯涂料的 研制[J].涂料工业, 1998,28(11):30-32

[8]王培铭,许乾慰 主编.材料研究方法[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