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施走出去战略,培养造就一批中国的玻纤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新的深刻调整,推进“走出去”战略,通过国际合作,提高产业竞争力,培养造就一批中国的玻纤跨国公司,将是行业“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走出去”战略包括商品、技术、资本、产能、工程承包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玻纤行业以商品“走出去”为主,工程承包“走出去”尚在探索中,针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本“走出去”至今仍属空白,特别是针对欧美国家的“走出去”战略还未有效启动,仅限于商品输出阶段。
  我国玻纤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逐步奠定了“走出去”的基础:从大环境上看,中国已具备了进行较大规模海外直接投资、发展跨国公司的条件,当前时机也很好。中国企业自1979年第一项海外直接投资以来,陆续进行了近30年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跨国经营人才。中国必须造就一批世界级的大公司,才能有相应的大国地位,才能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家从政策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从行业自身角度而言,中国玻纤经过多年的发展,完成了“量”的积累,形成了世界第一的规模和产能。“十一五”期间以提高工艺水平为宗旨,无碱玻纤池窑拉丝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纯氧燃烧、在线短切、电助熔、6000孔大漏板、新型玻璃配方、自动化物流等新技术已经实现,技术力量有了相当的竞争力。行业在多年来与国际交往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国际市场、产业运营、环境评估、政府攻关等方面的经验和资源,在对海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政策环境的了解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玻纤行业产品、技术、资本的大力支撑,将使总体投资水平充分体现出低成本、低能耗的优势,在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具有较强竞争力。
  怎么“走出去”?企业应该自主地、理性地作出判断和选择。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既要有雄心又要有理性,既要有激情也要有冷静的思考。
  玻纤行业可尝试“渐进式走出去”的战略:一个是地理扩张上的由近到远,比如先到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拓展市场,因为这些地方毕竟属于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具有一致性和包容性,中国企业的适应也更强一些。另外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更适合中国企业的发展,因为这些地方更多需要的是中低端产品,这与中国企业的产品结构是吻合的。另一个方面,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出口贸易、卖技术(即合同式的合作)、直接投资三种方式。企业选择哪种方式“走出去”与企业的规模及发展阶段有关。贸易的风险最小,投资规模也比较小,中小企业一般都是从贸易开始国际化的,这个规律比较明显。大部分制造业的企业也都是首先通过贸易开始国际化的,当出口地市场容量已经很高时,才会考虑在当地建厂,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当然,“走出去”并不容易,到国外去投资,对当地的法律、文化、历史都要熟悉,还要在当地建立关系网,这需要长期、大量的工作。对于中国玻纤企业,“走出去”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战略上讲,我们必须“走出去”,只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开放的市场上生存下去;从战术上讲,我们理当“渐进式走出去”,因为我们力求步步为营。恰似一次新的长征,企业要成功地“走出去”,任重而道远。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拥有玻纤的“海尔”、“TCL”和“联想”。
  六、提升技术、工艺、装备水平
  我国玻璃纤维的制造工艺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先进工艺相比,在技术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浸润剂和表面涂覆处理技术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技术投入不足,研发水平较低,大多企业生产仍采用国外配方,需要进口部分浸润剂原料;装备水平有待提高,玻纤的纺织工艺性差,其制品的稳定性和高的生产效率更依赖于高度机电一体化的先进设备。
  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和标准话语权的缺失,是隐藏于行业体内的致命伤。国际金融危机更把这一伤痛以生死存亡的方式撕裂开来,多少家企业难堪一击,瞬间宣告倒闭。伤痛刻骨铭心,挑战催人奋起。面对新的形势,中国的玻璃纤维要向自主创新要动力,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重点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中心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推广先进的池窑拉丝技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共同研发关键技术,将优质高效和低成本的新工艺技术的研发成果产业化,共享自主创新成果,提升国产化装备的技术水平,为全面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增添技术砝码。
  七、瞄准国际玻纤高端产品,满足国内外客户需求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和不断变化的贸易格局,中国玻纤产业如何保持生产和贸易大国地位,进而实现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跃升?
  要跃上高端位置,与世界顶级产品并驾齐驱,中国玻璃纤维的提升不仅在于质量,更在于创新能力。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大竞争的日渐加剧,玻纤产品中高端市场的比例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中国玻纤企业只有通过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和增长的市场需求,成功应对国外日益增多的技术和贸易壁垒。目前,国内企业出口的产品在国外市场多只停留在玻纤的初级产品,销售量大却利润低,似乎国外高端市场高不可攀,高端产品的缺失制约了国内企业的发展。高端产品是利润增长的兴奋点,一些产品在技术、工艺上创新、改良后利润可增加多倍,残酷的市场现实中,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受成本上升的冲击明显小于中低档次产品。在国内市场“烽火连天”时,高端产品的销售相对稳定,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利润较为可观,维持能力较强。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玻纤高端产品的发展趋势,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优化升级传统产品,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新产品投产即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满足国内外客户的市场需求,融入国际大循环,使企业持续发展,永葆生机。

  在跌宕起伏的“十一五”,中国玻璃纤维工业书写了精彩的篇章,展望“十二五”,机遇挑战并存,中国玻璃纤维产业仍将续写辉煌!

 

    信息来源:中国建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