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及其主要原料工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环氧树脂及其主要原料工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吴良义
(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天津,300220)
 
摘 要:综述了环氧树脂、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国内外产能、消费需求及其变化趋势,论述了市场发展趋势和最近的投资动向。其包括:国外环氧树脂和其主要原料的工业现状及预测;中国环氧树脂和其主要原料的工业现状及预测;我国环氧树脂生产能力、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我国环氧树脂进出口量和平均成交价分析;我国环氧树脂进出口海关关区;中国双酚A工业现状及预测;我国双酚A生产能力;我国双酚A表观需求量变化趋势;中国环氧氯丙烷工业现状、消费现状、发展前景及预测
关键词:环氧树脂,双酚A,环氧氯丙烷
 


 

0.     前言
   由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合成的环氧树脂是热
固性树脂,随着聚合度由低到高,产品的性状有液体、固体之分。国内外还有双酚A/环氧氯丙烷共聚树脂、酚氧树脂、双酚F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四溴双酚A环氧树脂、双峰溴化双酚A环氧树脂和四溴双酚A酚氧树脂等。
环氧树脂粘结力强,耐腐蚀、耐溶剂、抗冲性能和电性能良好,广泛用于粘结剂、涂料、复合材料等。环氧树脂涂料耐腐蚀性好,保护性好,但装饰性略差于聚氨酯涂料,价格相对便宜,广泛用于化工机械设备等的内外层涂布;环氧树脂胶粘剂抗破坏性较差,易于剥离;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主要用于饰品、工程塑料零部件、耐腐蚀容器等等,如发夹、胸针、火箭尾翼片、贮罐、槽车、电解槽、酸洗塔等等。
随着电子产业的国际化转移,国内电子塑封用、覆铜板用等特种环氧树脂需求增速较快,其远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速,产品利润丰厚,但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环氧树脂工业的技术升级是国内企业面临的主要课题。
 
1.国外环氧树脂和其主要原料的工业现状及预测
1.1 世界环氧树脂工业现状及预测
2007年世界环氧树脂生产能力为230万t,而2008年世界环氧树脂生产能力为250万t, 比2007年增长了8.70%。2007年世界环氧树脂的表观消费量为207万t,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2008年世界环氧树脂的表观消费量为200万t。比2007年下降了3.38%。据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世界环氧树脂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40万t。两年将平均增长18%[1]
1.1.1 欧美市场[2]
2007年世界环氧树脂市场保持延伸,产能刚好跟上需求的增长。在烃、能源和其他制造成本阶跃变化的背景下, 美国陶氏化学认为,边际利润已经大幅减少,而且情况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公司已经尽可能对上涨的成本进行内部消化,来减轻对市场及客户的影响。但是实在没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必须要马上采取必要的行动确保公司的业务能够健康地发展。由于原材料成本增长,世界环氧树脂的价格也有所上升。
2007年欧美几个主要的环氧树脂厂商的产量如下:翰森特种化学品公司19万t,Leuna-Harze4万t,Spolchemie3万t,SirIndustriale2万t,其他象陶氏、亨斯曼、雷可德等公司的数据未见披露。2007年欧洲市场环氧树脂的价格变化如图1所示。


 

1.1.2 日本环氧树脂工业
据日本环氧树脂生产协会[3]报道,2007年日本环氧树脂业总产量23.84万t,较2006年的22.90万t增长了4%。总消费量稍有上升,达到17.53万t,超过保持2年的17万t的水平。日本国内需求总量下降了1%,为14.4万t,但出口上升了7%,达到3.02万t。油漆和涂料应用领域需求上升了5%,达到5.52万t,通用级产品保持平稳,其他类型如汽车涂料、重型船舶涂料有所增长。电机领域下


 

降了5%,达到5.51万kt。胶粘剂、土木及建筑工程整体领域需求也有5%下降,达到3.2万t,单独胶粘剂领域有9%的增长。该协会估计2008年国内环氧树脂需求为14.4万t,具体分布为:油漆及涂料5.1万t,电机5.8万t,胶粘剂,土木及建筑工程3.3万t。
日本的化学品制造商Adeka公司[4]计划投资3亿日元将其水性环氧树脂每年的产能扩充加倍。该公司已在其位于日本东部的千叶的工厂安装新的生产设备。Adeka水性环氧树脂可作为涂料和胶粘剂的原材料。
   位于大阪的DaisoCo.公司[5]计划投资大约183万美元将其松山工厂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产量由现在的0.8万t扩充至1.3万t/a。该项投资从属于该公司本财年开始的3年中期管理计
 
图1 2007年欧洲环氧树脂平均价格
 


 

划。该扩建计划于2008年4月1日开始。追加的5kt/a产量将直接出口到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以满足这些地区的增长需求。产品出口占总产量的比例将由现在的80%上升到87%。Daiso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产品商标为NeoallylG。90%用作环氧硅烷偶联剂的原料,其余流向交联剂和涂料和半导体密封剂领域。随着玻纤增强塑料的需求增长,其市场正在增长。
1.2 世界环氧树脂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美国翰森(Hexion) [6]特种化学品公司宣布了其与亨斯曼公司(HuntsmanCorporation)均同意联邦委员会对两公司兼并提案审查延期的决定。因此,该兼并在2008年5月3日之前无法达成。为适应该延期,翰森已通知亨斯曼,4月5日该公司将行使其权利延长兼并协议的终止期90天,据此,兼并协议的终止日期将延长至2008年7月4日。
2007年阿波罗(Apollo)管理公司出价106亿美元,通过该公司旗下的翰森特种化学品公司对亨斯曼公司进行了收购(包括所承担的债务),翰森公司2007年7月12日宣布,其与亨斯曼公司就该收购进入最后协议阶段。该业务2007年10月16日获得了亨斯曼股东们的批准。该兼并的达成按照惯例还需要美国管理机构的和几个其他国家的批准。
目前,美国FTC(公平贸易委员会)[7]正在对此进行核查,特别对亨斯曼与翰森的主要业务交叉领域,即合并公司在全球环氧树脂市场上的份额进行核查。FTC要求剥离亨斯曼一些环氧树脂业务资产,而其他的业务出售将由阿波罗决定。
欧洲委员会[8]已批准了该项兼并,附带条件是翰森出售一部分环氧树脂业务(主要是在德国)。委员会主要关注的是合并这2个公司环氧树脂业务到个单独实体中将会在某些市场(如环氧固化剂和复合材料)造成垄断。在德国售出的业务包括位于杜易斯堡的Bakelite公司的生产和研发业务以及其子公司MGSKunstharzprodukte。在美国,翰森自愿出售的环氧树脂业务包括伊利诺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实体和无形资产。
近悉,2008年6月18日翰森特种化学品公司向特拉华州立法庭提出诉讼,表示因其亨斯曼公司的财务状况逐渐恶化,不再计划并购亨斯曼。翰森宣称由于亨斯曼的债务陡增,而利润却低于预期双方最初约定合并的资本结构已经不可能实现,以目前的资本结构合并建立的公司注定会面临破产,2008年6月19日亨斯曼迅速作出反应回击翰森。
Huntsman公司是一家环氧类、丙烯酸类和聚氨酯等聚合物以及纺织化学品和染料产品的全球领先的生产商。公司2006年全部业务收入超过130亿美元。翰森特种化学品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热固树脂生产商。它通过一系列热固技术、特种产品和技术支持为全球木材和工业市场提供服务。2006年的销售额达52亿美元。
Sika AG的美国子公司Sika Corp[9]收购了ICS Garland公司的商用和工业用聚合物地坪业务。ICS Garland公司是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材料的制造商。该业务的2007年财政年度收入总额大约1400万美元。Sika新近还收购了Valspar Corp的聚合物地坪业务,该公司称ICS Garland地坪业务与Sika所瞩目的北美地区的增长策略极为匹配,该业务将极大促进和完善Sika在这一关键市场的快速成长地位。Sika是建筑化学品(胶粘剂!密封胶、混凝土混合物以及修补和增强产品)的主要制造商。
Reichhold(雷可德)[10]公司扩充了分销网络,宣布指定CallahanCo.作为其分销商,非独家代理其Epotuf牌号系列环氧树脂及固化剂,Arolon牌号高性能溶液和水性丙烯酸等选择的专用树脂产品。CallahanCo.公司位于美国的东北部,是位于美国前25位的化学品经销商。
1.3 世界环氧树脂主要原料发展现状及预测
1.3.1国外双酚A发展现状及预测
双酚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苯酚和丙酮的重要衍生物,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和溴系阻燃材料。全球双酚A有68%用于生产聚碳酸酯、26.5%用于生产环氧树脂、用于其他产品的占5.5%,大部分企业双酚A均是为自己的下游产品配套,因此商品量较少。由于目前我国仅有少量聚碳酸酯生产,90%的双酚A都用于生产环氧树脂,且国内企业基本没有下游产品配套[1]
2000年世界双酚A生产能力大约为286万吨(见表1)[11]。据世界权威机构最新统计,截至 2007年全球双酚 A产能在 525万吨 /年左右,从世界双酚 A市场供给来看,目前产能略有盈余。世界双酚 A大约 67%的产能集中于 GE、 Bayer、 Dow、 RPP和三井化学这五家公司[12],这五家公司左右着双酚 A的命运。2008年全球消费量达440万t,全球双酚A产能、消费量分布情况及其预测见表2。
 


 

表1 2000年世界双酚A的主要生产厂家与生产能力
生产
厂家
生产能力kt/a
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kt/a
生产厂家
生产能
力kt/a
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kt/a
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kt/a
总生产能力kt/a
美国
1 023
欧洲
1 020
日本
449
亚洲(除日)
324.5
巴西
50
2 863.5
GE塑料公司
362
拜尔公司
(比利时)
220
三井化学
115
中国台湾
南亚
124
Policarbo-nato
20
 
新日铁
98
 
壳牌美国公司
231
西班牙General
Electric
180
千代田
-GE化学
80
新加坡
三井
70
Rhodia
30
 
 
 
 
DOW化学
165
拜尔公司(德)
135
三菱化学
90
伊朗
Techcorp
45
 
 
 
GE荷兰公司
120
出光油化
66
 
 
 
拜尔美国公司
160
俄罗斯 Stete
100
 
 
韩国锦湖
33
 
 
 
DOW化学
100
 
 
中国台湾
信昌
25
 
 
 
Aristech化学公司
105
壳牌公司
90
 
 
 
 
 
俄罗斯 Nizh-
nevartovsk
75
 
 
中国
20
 
 
 
 
 
印度Kesar
7.5
 
 
 


 

据国外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基于聚碳酸酯产能的快速提高,2007年全球双酚 A需求与产能增长能够保持同步,开工率能够得以保持高水平。对双酚 A而言,亚洲 (除日本外 )是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地区,国外主要双酚 A生产商纷纷将竞争重点转向亚洲。特别是中国 2007年对台湾、日本、新加坡、韩国双酚 A反倾销成功后,近洋地区受制于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直接成本提高缘故,反倾销之外的远洋货逐步跻身进口之列,意味着欧洲远洋货加紧对亚洲市场的竞争。


 

亚洲是全球双酚A产能和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年均需求增长超过20%,中国则更高[13]。随着我国周边地区双酚A装置的不断建设,韩国、新加坡、日本、俄罗斯、中国台湾将成为


 

我国双酚A主要来源,对国内薄弱的双酚A产业冲击较大。
 
表2 全球双酚A产能、消费量分布情况及其预测/(万t/a)
 
美国
欧洲
亚洲
其他
总计
中国/*
2000年产能
102
102
77.4
5.0
286
2.0
2000年消费量
215
31
2007年产能
116
135
207
11
469
41.5
2007年消费量
93
116
202
 
410
71/154*
2008年产能
116
102
247
50
525
63
2008年消费量
94
118
228
440
142/228*
2010年产能
320
572
100
2010年消费量
276
504
208/252*
注: *潜在需求量(含进口树脂量所需双酚A的量);
 
据SRI分析,2006年-2010年全球双酚A市
 
表3 全球拟/扩建双酚A装置情况
生 产
企 业 
投 建
地 址 
产能/(
万t/a)
备注
德国拜耳公司
上海漕泾 
20.0
计划中
香港Kingboard化学 
 广东惠州
2.5
07年二季度
台湾南亚塑料
高雄 
13.0
07年3月启动
蓝星新材料公司 
江苏南通
 9.0
2007-08年
韩国锦湖化学
丽水 
15.0
扩建,08年
三井化学
漕泾 
15.0
2010年启动
俄罗斯Kazanorgsin-
tez公司
俄罗斯喀山
 
 7.0
2007年完工
沙特项目管理和开发公司
沙特朱拜勒
 24.0
2008年底投产
 


 

场需求将以年均6%~7%的速度增长。近两年全球双酚A开工率约88%。其中,美国市场需求有望以年均3.5%~4%的速度增长;欧洲为6%~7%;而亚洲望以年均10%~11%的速度增长。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见表3)。
1.4.2世界环氧氯丙烷现状及发展预测[14]
⑴ 世界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及其发展预测
2007年,全世界环氧氯丙烷的总生产能力达到约174.0万t/a,其中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46.0万t/a,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26.4%;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8.7万t/a,约占16.5%;中东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9.6万t/a,约占的11.3%;亚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79.7万t/a,约占45.8%。
世界环氧氯丙烷的生产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生产能力集中在美国、我国大陆、德国和俄罗斯,合计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71.3%。二是生产能力更趋集中在少数跨国公司。全球生产能力主要为陶氏化学公司、Hexion专用化学品公司和索维尔公司三大生产厂商所控制。其中,陶氏化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48.0万t/a,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27.6%,分别在美国和德国建有生产装置;Hexion专用化学品公司的生产能力为17.5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0.1%,分别在美国和荷兰建有生产装置;索维尔公司的生产能力为9.2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5.3%。三是工艺路线比较单一,主要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进行生产。四是我国的产能近几年发展迅速,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环氧氯丙烷生产国家,生产能力达到47.1万t/a,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27.1%。
预计到2012年全世界环氧氯丙烷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230.0万t/a。2007年世界(不含我国大陆)主要的环氧氯丙烷生产厂家情况见表4。


 

⑵ 世界环氧氯丙烷的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2007年,世界环氧氯丙烷的总消费量约为112.0万t,其中北美地区的消费量为23.3万t,约占


 

表4   2007年世界(不含我国大陆)主要的环氧氯丙烷生产厂家情况


 

 
总消费量的20.8%;西欧地区的消费量为25.7万t,约占总消费量的22.9%;中东欧地区的消费量为3.0万t,约占总消费量的2.7%;亚洲地区的消费量为60.0万t,约占总消费量的53.6%。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和合成甘油,其中生产环氧树脂消费环氧氯丙烷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82.1%,合成甘油的消费量约占4.0%,其他方面(包括弹性体、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缩水甘油醚、表面活性


 

剂、阻燃剂和季铵盐等)的消费量约占13.8%。预计今后几年,世界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6.0%的速度增长,2012年总需求量将达到约150.0万t。其中美国和西欧地区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0%-2.5%,而亚洲地区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12.0%。2007年世界主要地区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情况见表5。
 
表5  2007年世界主要地区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情况


 

① 美国
2007年,美国环氧氯丙烷的总消费量约为23.3万t,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0.8%,其中,生产环氧树脂消费环氧氯丙烷16.8万t,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72.1%;生产聚酰胺—环氧氯丙烷(PAE)树脂消费量为4.2万t,约占总消费量18.0%;生产环氧氯丙烷弹性体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1.7%,其他方面(包括缩水甘油醚、表面活性剂、阻燃剂和季铵盐等)的消费量为0.4万t/a,约占总消费量的8.2%。预计今后几年,美国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2.4%的速度增长,2012年总需求量将达到约26.2万t。美国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构成及预测见表6。
② 西欧
2007年,西欧环氧氯丙烷的总消费量约为25.7万t,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2.9%,其中,生产环


 

氧树脂消费环氧氯丙烷21.8万t,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84.8%;合成甘油消费2.5万t,约占总消费量的9.7%;其他方面(包括缩水甘油醚、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表面活性剂以及环氧消费量的5.5%。
 
预计今后几年,西欧地区环氧氯丙烷氯丙烷弹性体等)的消费量为1.4万t,约占总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1.8%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总需求量将达到约28.1万t。西欧地区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构成及预测见表7。
③ 日本
2007年,日本环氧氯丙烷的总消费量约为11.23万t,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0.0%,其中,生产环氧树脂消费环氧氯丙烷9.05万t,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80.6%;合成甘油消费0.68万t,约占总消费量的6.1%;其他方面(包括缩水甘油醚、离子交换树脂、表面活性剂以及环氧氯丙烷弹性体等)的消费量为1.50万t,约占总消费量的13.3%。预计今后几年,日本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0.5%的速度增长,2012年总需求量将达到约11.5万t。日本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构成及预测见表8。
 ⑶ 世界环氧氯丙烷投资扩建、新建动向
目前,甘油法ECH生产工艺装置成为投资建设热点。由天然资源为原料生产环氧树脂的新技术为生物柴油使用率攀升所产生的大量副产物)甘油找到了用途。陶氏和Solvay公司都宣布了投建采用甘油生产环氧氯丙烷技术的新工厂的计划,而非基于丙烯的传统的石油化工路线
由于生产环氧树脂的原料ECH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上涨,造成供应紧张。陶氏化学公司[15]及其附属公司下辖的环氧产品业务部于2007年12月1日或按照合同条款所准许的日期开始调高旗下环氧氯丙烷在亚太区、印度、中东及非洲的售价。在以上地区每吨售价调升100美元。
陶氏的这项甘油转环氧氯丙烷(GTC)专利技
表6美国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构成及预测
 
表7  西欧地区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构成及预测
 
表8  日本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构成及预测


 

优势,该工艺只需一半的氯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去年术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极大的成本和环境友好陶氏在其德国北部的Stade工厂建设了一个这项技术的独立示范装置。近期,其与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上海天原集团华胜化工有限公司签署关于为其在上海化学工业区拟建的2座工厂提供原料的供应合同。这2座工厂分别年产10万t液体环氧树脂(LER)和年产15万t GTE,将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投产。陶氏表示地点和原料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其中国GTE和液态环氧树脂工厂启动的关键的里程碑。Solvay公司的新厂所采用的甘油由法国本地生物柴油制造商提供,该工艺采用一种新系列的催化剂并包含了数项专利应用。
日本的该种工艺实验厂已陆续开始运转。其中包括位于茨木县的Asashi Glass和Adeka Corp.公司所属的合资公司鹿岛化学品公司(Kashima Chemical)的年产200t的实验厂。该公司目前拥有基于丙烯工艺,采用丙烯作为原料的5.2万t的ECH生产装置,其产品供应日本国内及海外市场。
此外,日本最大的ECH生产商Daiso[16]公司也将在其国内的水岛(Mizushima)工厂建设该种工艺日产1t的实验厂。Daiso公司现已占有日本国内ECH市场50%的份额。由于ECH的需求上涨,今年3月,Daiso公司将其松山(Mat2suyama)工厂的ECH及其衍生物的产能扩大到1万t/a。
 
2.中国环氧树脂和其主要原料的工业现状及预测
2.1 中国环氧树脂工业现状及预测
2.1.1我国环氧树脂生产能力、产量和表观消费量
目前我国环氧树脂的生产厂家已经超过150多家,2007年生产能力达到约95.0万t/a,是世界总生产能力的41.3%;2007年环氧树脂的产量约为65万t左右,比上年增长25%左右;表观消费量比2006年增长10%,环氧树脂用量高达92万t,是世界表观消费总量的44.44%,其中自给超过2/3。2008年国内环氧树脂消费量达100万t以上,是世界表观消费总量的50%以上,比2007年增长12%。另据环氧树脂行业协会统计,2008年我国环氧树脂用量为80万t,比2007年下降了13%。2008年我国环氧树脂产出66.6万t,年平均开工率57.5%左右。年耗双酚A约48万t左右,耗环氧氯丙烷38万t左右。
近几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环氧树脂产业也迎来蓬勃发展高峰,年生产和消费量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一跃成为全球环氧树脂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我国已成为全球环氧树脂最大的生产国、产出国和消费国[1]。1997-2007年中国环氧树脂产量、进口量和表观消费量变化趋势见图1。


 

2.1.2我国环氧树脂进出口量和平均成交价分析[17]
2000-2008年8月我国环氧树脂年进出口量及均价见表9。2007年进口环氧树脂28万t,出口环氧树脂10.8万t 。2008年1-8月份我国环氧树脂进口量也达到了18.3万t,出口环氧树脂10.8万t。进口价格只是出口价格的79%。进口价格上扬幅度远高于出口价上扬的幅度。2007-2008年8月环氧树脂每月进口数量及均价见图2。2008年1-8月同比2007年环氧树脂进口量见图3。2008年全年进口环氧树脂24.22万t,出口环氧树脂10.86万t。
 
表9 2000-2008年8月我国环氧树脂年进出口量及均价
年 度
进口数
量/吨
出口数量
/吨
进口均
价/$
出口均
价/$
2000年
133698
16481.1
2181.9
1942.8
2001年
125637
11635.3
2154.9
1820.0
2002年
161855
19624.5
2087.7
1773.7
2003年
198772
35580.1
2182.5
1669.8
2004年
258997
58735.1
2372.3
2017.2
2005年
259994
77817.7
29032
2567.3
2006年
274516
93084.2
3126.8
2696.1
2007年
282411
107920
3497.5
2858.6
2008年*
183270
82304.6
3787.3
2863.8
*1-8月
图1  1997-2007年中国环氧树脂供需情况/万吨
 
 
 
 
 
 
 
 
 
 
 


图2  2007-2008年8月环氧树脂每月进口数量及均价
 
 
 
 
 
 
 
 
 


图3  2008年1-8月同比2007年环氧树脂进口量
2.1.3 我国环氧树脂进口来源地[17]
2008年1-8月环氧树脂主要进口国家(地区)及数量见表10,从中可以看出,台湾省是环氧树脂主要的来源地。其次是来于韩国、美国和中国的出口保税区然后在进口内销。
 
表10 2008年1-8月环氧树脂主要进口国家(地区)及数量
序号
产销地
进口数量
序号
产销地
进口数量
1
台湾省
51077.96
8
荷兰
3513.92
2
韩国
30404.36
9
巴西
3240.70
3
美国
27694.23
10
瑞士
2501.89
4
中国
22086.15
11
马来西亚
2209.97
5
日本
16035.37
12
泰国
1802.84
6
德国
11846.37
13
意大利
1322.87
7
沙特阿拉伯
4471.2
14
香港
1182.34
 
2.1.4我国环氧树脂进出口海关关区[17]
2008年环氧树脂主要进出口海关关区见图4和图5。从中可以看出,上海和黄埔是主要的关区,同时也说明高品质环氧树脂主要应用地区是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等。
 
 
 
 
 
 
 
 
 
 


图4  2008年环氧树脂主要进口海关关区
 
 
 
 
 
 
 
 
 
 
 


图5  2008年环氧树脂主要出口海关关区
 
2.1.5我国环氧树脂出口国家(地区)及数量[17]
2008年1-8月环氧树脂主要出口国家(地区)及数量见表10
 
表10 2008年1-8月环氧树脂主要出口国家(地区)及数量
序号
产销国
出口数量
序号
产销国
出口数量
1
香港
26701.648
7
台湾省
2480.767
2
韩国
17944.651
8
巴西
1622.957
3
荷兰
6361.06
9
越南
1399.923
4
美国
5105.161
10
印度尼西亚
1114.566
5
马来西亚
2948.764
11
意大利
1091.461
6
新加坡
2878.211
12
沙特阿拉伯
1039.2
 
2.1.6我国环氧树脂工业展望
2007-2009年,中国国内不少新增扩建环氧树脂产能项目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我国环氧树脂行业达到了新、改、扩建的高潮,一些万t级的工厂陆续建成投产,新增产能超过20万t/a。
据业内人士估计,预计2010年我国环氧树脂消费量将达到110-150万t。两年将平均年增长5%-10%。将需求双酚A约71.5-100万t。至2008年底101家合计生产能力达115.8万吨,不完全统计规划拟建环氧树脂装置能力约150万吨/年。如果这些规划在近年全部实施,届时我国环氧树脂生产能力将达270万吨左右。
2.2 中国双酚A工业现状及预测
2.2.1 我国双酚A生产能力
我国双酚A生产厂有5家,产能仅有50万t(见表11)[13]。能够正常生产的只有上海拜耳(10万t/a)、广东惠州忠信(25万t/a)和蓝星无锡树脂厂(4.5万t/a),由于国内产能不足,约有50%-60%的需求仍基本靠进口满足。台湾省是主要的来源地。上海海关排名进口量榜首[18]。
2.2.2 我国双酚A进出口量与进出口均价[18]
1999-2003年平均进口量增长率高达21.7%,2004年国内双酚A进口量超过80万t。90%的双酚A主要消耗在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PC)的生产上。表11 我国双酚A主要生产厂家与生产能力万t/a
生产厂家
生产工艺流程
装置能力
无锡树脂厂
离子交换树脂法
4.5
天津双孚集团公司
离子交换树脂法
2005年已停产
上海拜耳
10
广东惠州忠信
25
合计
 
39.5


 

2004年国内环氧树脂消费量为60万t左右,进口产品占30%,聚碳酸酯消费量70万t左右,几乎全部进口。如果将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的进口量考虑进去,2004年国内双酚A的潜在需求总量在156万t左右,详见表。另据天津瑞朗[18]统计。2005年国内双酚A进口量超过28万t;2006年进口量超过36万t 2007年进口量超过47万t,2008年前8个月达到31.4万t,与2007年同比增加了12.3%,平均进口价却上扬了14.5%,,详见图6。


 

2.2.3 我国双酚A表观需求量变化趋势
2004-2006年我国双酚A表观需求增长率分别18.36%,50.16%和27.49%.2006年至2007年,我国双酚A市场基本处于稳步上行趋势,生产厂家利润空间体现,出口量大减,同时加上拜耳11万t/a稳定供应量保障,致使2007年自给率明显高于往年。以未来年均需求增长10%保守估计,2010年国内将需求将超过276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双酚A消费国。
2008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但是,我们也应清醒
 
 
 
 
 
 
 
 
 


图6  2000-2008年双酚A进口数量(吨)及进口均价
 


 

的认识到,全球金融危机必将更加明显的影响到日益融入全球市场的中国经济。化工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必将受到较大影响。双酚A市场不确定因素大增、行情振荡加剧,价格不仅跌至5年来历史最低,并呈继续跌破历史最低水平之势。由于原定于2008年开车的多套双酚A装置推迟开车,厂家无奈只得一再推迟开工日期,以求能规避风险,将损失降至最低。


 

据苯酚行业对市场的分析,从2008年~2010年,我国双酚A生产能力,将从目前的28.6万吨/年快速增加到60万吨/年。蓝星新材料无锡树脂厂是国内最大的双酚A生产企业,国内市场份额20%。目前公司双酚A产能已达4.5t/a,其中一套2万t/a的老装置生产普通级双酚A,产品主要供应环氧树脂生产,另一条2.5万t/a聚碳级双酚A生产线(实际生产能力可达3万t/a),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表12为近年来我国双酚A及主要下游产品的净进口情况和2010年双酚A需求预测。表13为双酚A、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全球产能、消费量增长及2010年预测。从今年开始我国将有四套生产能力总计约为35万t/a的装置陆续投入运营(香港建滔化学、德国拜耳公司、三井化学与蓝星无锡树脂厂),虽然下游新建投产计划如火如
表13双酚A、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
全球产能、 消费量增长及2010年预测/(万t/a)
项目
双酚A树脂
环氧树脂
聚碳酸酯树脂
世界
中国/*
世界
中国
世界
中国
2000年产能
286
2.0
189
33
240**
0.5
2000年消费量
215
31.0
103
20
200**
18
2005年消费量
2006年消费量
2007年产能
 
 
469
31.8
37.7
41.5
 
 
230
 
 
100
 
 
290
 
 
40
2007年消费量
410
71/154*
207
83
300
90
2008年产能
515
63
250
120
366
52
2008年消费量
440
142/228*
200
100
328
120
2010年产能
572
100
340
170
410
90
2010年消费量
504
208/252*
300
150
500
200
 *潜在需求量(含进口树脂量所需双酚A的量);**2002年数据


 


 

荼,但短期内消耗量仍与增长量难成正比。
2.2 中国环氧氯丙烷工业现状及预测[14]
2.2.1生产现状
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厂家已经达到10多家,总生产能力约为47.1万t/a,除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6.0万t/a采用甘油法生产工艺外,其余均采用氯丙烯法生产工艺。其中,山东海力化工有限公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环氧氯丙烷生产厂家,生产能力为16.0万t/a,约占国内环氧氯丙烷总生产能力的34.0%。2007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5。
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我国环氧氯丙烷的产量也不断增加。2002年产量只有6.0万t,2006年增加到12.0万t,2007年进一步增加到
约27.9万t,同比增长约136.4%,2002—2007
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6.0%。
 
 
表12近年来我国双酚A及主要树脂净进口和需求/ kt
年份
双酚A
环氧树脂
聚碳酸酯
双酚A总需求
净进口
折双酚A
净进口
折双酚A
1993
18.38
22.47
14.61
22.95
21.12
54.10
1994
26.28
26.69
17.35
34.81
32.03
75.66
1995
8.98
31.94
20.76
41.20
37.91
67.65
1996
21.47
37.31
24.25
60.84
55.97
101.70
1997
25.70
56.12
36.48
62.07
57.10
119.28
1998
31.92
68.76
44.69
85.77
78.91
155.52
1999
64.00
74.88
48.67
97.26
90.45
203.12
2000
65.73
117.22
76.19
181.8
167.27
309.20
2004
800
180
116
700
644
1560
2010
2030
 


 

表15 2007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2.2.2        拟建新建情况
由于下游市场需求强劲,加上国内供应紧张,产品利润空间较大,目前国内仍有多套环氧氯丙烷装置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中。若国内这些计划建设项目部分顺利建成投产,预计到2012年,我国环氧氯丙烷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90万-100万t。产能出现过剩,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我国拟建新建环氧氯丙烷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6。


 

 
表16  我国拟建新建环氧氯丙烷生产厂家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19],除表15和表16列举的企业以外,还有新建产能如下:
(1) 山东海力化工有限公司。24万吨/年产能、进入全球大厂行列,后期还将建设4期8万吨/年装置。
(2) 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8万吨/年+3.3万吨/年装置;正在筹建下游10万吨/年环氧树脂装置。
⑶) 中国石化巴陵有限公司。3.2万吨/年装置下游环氧树脂产能2007年8月扩至5万吨/年、计划建设16万吨/年装置,环氯主要用于内部配套、外供比例有限。
⑷) 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麦寮的10万吨/年环氧氯丙烷装置。
⑸) 台湾南亚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8万吨/年环氧氯丙烷装置运行正常,2007年3月份进行为期20时间检修。
⑹ 台湾三义台湾三义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桃园的第2套4.8万吨/年装置。
2008年中国环氧氯丙烷行业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国内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在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上不断提升。但是来自国际金融危机、外部政策环境恶化、产业上游原料价格上涨,下游需求萎缩等众多不利因素使得环氧氯丙烷行业在2009年的市场状况及价格走势备受关注。
2.2.3  进出口情况
2000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进口量为2.54万t,2005年达到11.09万t,2000—2005年进口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4.28%。2006年进口量进一步增加到14.54万t。2007年,由于国内产量的迅速增加,进口量减少到8.02万t,同比减少约44.84%。2008年1—6月份的进口量为3.50万t,同比增长约2.3%;在进口的同时,我国环氧氯丙烷每年也有一定量的出口。2000年出口量为0.038万t,2006年增加到0.074万t,2007年进一步增加到0.66万t,2008年1—6月份的出口量为0.15万,同比减少约65.1%。
2.2.4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1995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表观消费量只有2.59万t,2000年达到6.55万t,1995—2000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20.4%。2002年表观消费量达到10.35万t,2007年进一步增加到约35.26万t,同比增长约34.2%,2002—2007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约27.8%。与此同时,国内产品的自给率相应由2002年的57.97%增加到2007年的约79.13%。2012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市场需求将达到约70万吨。近年来我国环氧氯丙烷的供需平衡情况见表17。
 
      表17我国环氧氯丙烷的供需平衡情况
2.2.5国内环氧氯丙烷产销行情及生产厂家动态[20]
今年5月 ,江苏安邦2.5万吨/年的环氧氯丙烷装置继续停车中,相关人士表示短期暂不考虑重启。
   山东海力一期8万吨/年的环氧氯丙烷装置因故障停车检修,预计将持续一个月左右,另两套共计16万吨/年的环氧氯丙烷装置运行正常,现报价大幅下调到10500元/吨(华东地区送到价),以执行前期订单为主。
   天化环氧氯丙烷价格稳定在10500元/吨(华东地区送到价),按计划正常排货,一套2.8万吨/年的装置满负荷运行,另一套3.2万吨/年的装置负荷五成上下。山东鑫岳环氧氯丙烷产品报价维持10500元/吨,一套3万吨/年的环氧氯丙烷装置负荷六七成左右。巴陵石化环氧氯丙烷产品目前报价维持14000元/吨。厂家表示,3.2万吨/年的装置负荷稳定八成上下,基本自用。江苏扬农环氧氯丙烷暂不报价,工厂一套3万吨/年的环氧氯丙烷装置负荷八九成上下,外销量不多,多以前期合同为主。
 
3  结语
2010年世界环氧树脂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40万t;全球双酚A生产能力将达到572万t;全世界环氧氯丙烷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230.0万t/a。 
预计2010年我国环氧树脂消费量将达到150-270万t。我国双酚A生产能力,将增加到60万t /a。2012年,我国环氧氯丙烷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90 -100万t。2010年我国环氧树脂消费量将达到110-150万t。2010年国内将双酚A需求将超过276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2012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市场需求将达到约70万吨。
当前我国不断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出口状况会逐步好转;而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刺激房地产的政策,必定会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等。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速城际交通的启动、新能源的开发等重点工程将会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因此预计2009年国内化工市场需求,将会保持稳定的增长,专家认为,2008年下半年快速下滑的走势,可望会在2009年得到遏制,市场将出现止跌反弹的走势。环氧系统材料使用的环氧树脂量可能恢复到2007年的92万t水平:,消耗各类固化剂48万t。
2009年是中国环氧树脂及其主要原料—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如何度过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并以此为新的发展契机将是关系到企业在2010-2012年能否持久良好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双酚A 产业现状,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在线,2007-01-18
[2] Growth comes up against demand [J]. Plastiques & Caoutchoucs Magazine,2008 (sup): 741
[3] Demand for adhesives use up 9% in 2007 [J]. Japan Chemical Week, 2008,49(2479):91
[4] Adeka’ s resin plan [J]. Asia Pacific Coatings Journal, 2008,21(1):81
[5] Daiso to boost output of allylglycidyl ether [J]. Japan Chemical Week, 2008,49(2481):31
[6] FTC extends review of hexion-huntsman Deal [J]. Chemical Week, 2008,170(4):11
[7] EU approvesmerge with strings attached /Hexion obliged tosell some epoxy resins businesses [J]. Plastics Information Europe,2008,32(762):4.
[8] EC okaysmerger of Hexion Huntsman [J]. 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 2008,86(27):111
[9] Sika acquires ICS garland flooring business [J]. Journal of Protective Coatings & Linings, 2008, 25 (6): 81
[10] Reichhold expand distribution network, appoints new distributou [J]. Paint & Coatings Industry, 2008, 24(4):241
[11] 吕咏梅,国内外双酚A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2-06-25
[12] Bisphenol A,Eurpean Chemical News. 1999-10-18
 [14] 崔小明,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中商情报网ccn.mofcom.gov.cn/spbg/ show.php, 2008-12-15
 [15] Dow Chemical companies commit to diesel sourced glycerine  [J].Plastics & Rubber Weekly,2007(420):71
[16] Daiso to build pilot plant for glycerin-based ECH [J].Japan Chemical Week,2008,48(2447):61
[17] 天津瑞朗化信广告有限公司,使用检索工具回顾分析我国环氧树脂市场状况,200双酚A及盐产业链市场论坛会刊,2008,10,21
[18] 天津瑞朗化信广告有限公司,使用检索工具回顾分析我国双酚A市场状况,200双酚A及盐产业链市场论坛会刊,2008,10,21
[19] gaoman, 中国环氧氯丙烷产能统计,雅克尔化工网http:// www.yakerchem.com/News/ NewsView. aspx? nid=72,2009-5-7

[20]国内环氧氯丙烷产销行情及生产厂家动态http://www.yakerchem.com/News/NewsView.aspx?nid=5,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