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华1,2,卢健体1,2,丑纪能3,郑子樵1,2,邓飞跃3
(1.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 2.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3.中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以混合芳胺为固化剂,通过聚氨酯(PU)对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TDE-85)与二酚基丙 烷缩水甘油醚(E-51)环氧树脂的混合树脂体系的改性,制备了高性能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PU/EP)。通过红外光谱 图、扫描电镜(SEM)、热重(TG)分析及力学性能的表征讨论PU/EP体系的结构与性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PU 和EP分子链之间存在着化学接枝反应,能有效地改善PU/EP体系中PU和EP分子间的相容性及相互贯穿;与 TDE-85与E-51的混和环氧树脂比,PU改性TDE-85与E-51的混和环氧树脂仍然具有很强的耐热性能,并且冲 击强度、拉伸强度均获得显著提高;PU/EP体系断口裂纹呈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说明TDE-85与E-51的混和环 氧树脂PU改性增韧效果明显。
关键词:聚氨酯;环氧树脂;增韧
环氧树脂是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热固性树脂,是 各种先进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已广泛应用于许多行 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应用于船舶、航空和 军工等高技术领域时,环氧树脂仍有不少缺陷,还需 要进行必要的改性,以满足其特殊的技术工艺要求。 在保持环氧树脂固有强度和硬度及耐热性的前提下, 显著改善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冲击韧性是高性能环氧树 脂设计与研究的方向。聚氨酯(PU)分子结构中既有柔 性的C—C链和C—O—C链,又有活性的酰胺基团, 与环氧树脂相容性好。经PU增韧改性得到的高性能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PU/EP体系),既具有很 高的拉伸剪切强度及耐热性能,又有很大的冲击韧性 及剥离强度,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1?4]。
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 (TDE-85)黏度小,工艺性好,固化物交联密度大,具 有较高的耐热性及较好的力学性能。二酚基丙烷缩水 甘油醚环氧树脂(E-51)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获得了 广泛的应用[5-6]。E-51树脂和TDE-85结合能赋予混合 树脂体系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更强的耐热性。研究聚氨 酯改性TDE-85和E-51的混合环氧树脂的增韧机理, 对高性能的PU改性环氧树脂(PU/EP)的设计与研究具 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对TDE-85/E-51混合环氧 树脂的PU增韧改性进行了研究,但对TDE-85/E-51 混合环氧树脂的PU增韧改性的系统研究较少。在此, 本文作者通过PU对TDE-85及E-51的混和环氧树脂 的改性,制备一种高强高韧、耐高温的高性能聚氨酯 改性环氧树脂,并探讨PU改性TDE-85及E-51的混 和环氧树脂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1实验
1.1试剂
试剂为:聚醚二元醇(PPG),相对分子质量为 1 000,天津市石油化工三厂生产;2,4-甲苯二异氰酸 酯(TDI),上海试一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1,4-丁二 醇(1,4-BDO)及三羟甲基丙烷(TMP),中国医药上海化 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E-51及TDE-85,天津津东化 工厂生产;2-乙基4-甲基咪唑(2E4MZ),天津市津科 精细化工研究所;间苯二胺(MPDA)及二氨基二苯基 甲烷(DDM),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
1.2实验过程
1.2.1聚氨酯预聚体(PUP)的制备
将称量好的聚醚二元醇加入1个洁净干燥的四口 烧瓶中,搅拌、加热至120℃脱水1 h,降温至50℃, 加入化学计量的TDI,再缓慢升温至70℃,保温并 匀速搅拌,至所需时间后停止反应,即得到端异氰酸 酯基的PUP。
1.2.2 PU改性混合环氧树脂的制备
在制备好的PUP中按比例加入1,4丁二醇和三羟 甲基丙烷,经搅拌后一起加入环氧树脂中,在100℃ 时反应1 h。将2种芳香胺固化剂按一定质量比混合, 在110℃保温15 min后,冷却至室温制成过冷液体。 在室温下将固化剂与聚氨酯预聚物及环氧树脂混合, 再加入2-乙基-4-甲基咪唑促进剂,真空浇铸得到 PU/EP固化物。
1.3性能检测
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AVATAR360型傅里 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固体样品 采用溴化钾压片法进行检测,对液体样品进行直接测 试或经过四氯化碳稀释后予以检测。
采用CSS?4410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按 GB 1040—92标准(Ⅲ型试样)进行材料拉伸测试。以 LY12CZ铝合金为试片,试片在涂胶前进行表面化学 处理。采用吴忠材料试验机厂生产的JB?5型冲击试 验机,按GB 1043—93标准(无缺口试样)进行冲击测 试。
采用KYKY?2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PU/EP 材料断裂后的断口裂纹形貌特征。
采用德国NETZSCH STA 449C型同步热分析仪 对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体系进行热失重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聚氨酯预聚体与环氧树脂的反应
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TDE-85和E-51与PU反 应的红外光谱分析图。由图1得知,TDE-85在1 736 cm?1处出现了碳氧双键特征峰,在910 cm?1处出现环 氧基特征峰。经过PU改性后,TDE-85在910 cm?1 处的环氧基特征峰减弱,而在1 030 cm?1和1 181 cm?1 处醚键伸缩振动峰增强,反应生成了醚键,可以推断 TDE-85环氧树脂中环氧基与聚氨酯预聚体中氨基甲 酸酯和异氰酸酯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烷酮结构的聚合 物。从图2可看到,在E-51在3 475 cm?1处出现羟基 特征峰,在916 cm?1处出现环氧基特征峰。经过PU 改性后,在916 cm?1处环氧基特征峰减弱,1 038 cm?1 和1 183 cm?1处醚键特征峰也增强,这表明E-51环氧 树脂中环氧基也与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发生反 应,生成烷酮结构聚合物。E-51在3 475 cm?1左右的 羟基峰在与PU反应后消失,表明聚氨酯预聚体中异 氰酸酯基与环氧树脂中羟基也发生了化学反应。由此 可知,TDE-85环氧树脂通过2个高反应活性的缩水甘 油酯基和1个脂肪族环氧基发生化学反应,E-51环氧 树脂通过大分子两端的2个环氧基和分子中包含的羟 基发生化学反应[7?8]。PU和EP分子链之间的化学接 枝反应,有效地改善了PU/EP体系中PU和EP分子 间的相容性及相互贯穿。

2.2聚氨酯含量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以混合环氧树脂(TDE-85与E-51质量比为1?1), 不同聚氨酯含量的PU/EP体系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 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混合芳胺固化剂(MPDA与 DDM质量比为6?4)添加量为PU/EP体系质量的27%, 2E4MZ添加量为PU/EP体系质量的0.3%。由表1可 知,经聚氨酯改性后,当PU/EP添加量为0~30%时, PU/EP体系的拉伸强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冲击强 度也呈上升趋势。在环氧树脂体系中加入聚氨酯改性 后,除聚氨酯含量为40%的样品外,其余样品拉伸强 度和冲击强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聚氨酯网络分子链较柔顺,环氧树脂分子链中有 较多苯环,刚性强。TDE-85与E-51环氧树脂中环氧 基与聚氨酯预聚体异氰酸酯基反应生成的烷酮结构聚 合物,以及E-51环氧树脂中羟基与聚氨酯中异氰酸酯 基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效地改善了PU/EP体系中PU 和EP分子间的相容性及相互贯穿,2种网络聚合物优 势互补,产生了很好的正协同效应,因此使得PU/EP 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显著提高。但是当PU含 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聚氨酯网络与环氧树脂网络之间 不能进一步提高2种网络聚合物的交联和缠结,PU/EP 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急剧下降[9?13]。
2.3材料冲击断口裂纹形貌分析
不同聚氨酯添加量的PU/EP体系的冲击断口裂纹 SEM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a)可知,纯环氧树 脂冲击断面表面较光滑、平整,裂纹走向呈直线,因 而冲击韧性较弱。从图3(b)~(d)可以看出,经聚氨酯 改性后,PU/EP体系断裂裂纹呈有一定走向的曲线, 并且有分叉现象,裂纹出现扩展,形成“银纹”,说明 样品受到冲击断裂时,改性材料吸收的能量大于纯环 氧树脂吸收的能量,因此,材料的韧性提高。当聚氨 酯添加量为10%~30%时,随着聚氨酯含量的增加,材 料表面出现了更多的“银纹”,并呈层状分布;当聚氨 酯添加量为30%时,“银纹”数量最多,样品断面呈 花纹状,当受外力作用时,这种结构能有效地吸收能 量,起到分散、缓冲应力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改善了 固化体系的冲击性能,材料的韧性进一步提高。但当 聚氨酯含量达到40%时,材料(图3(e))未出现明显的 断口起源,界面较平整,裂纹宽且分布凌乱,无应力 分散效果,此时,材料韧性急剧下降[14?18]。
2.4聚氨酯含量对树脂固化物耐热性能的影响 不同聚氨酯含量改性得到的PU/EP体系的热重分 析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热失重率为2%时, PU/EP体系的热失重温度远高于纯EP的热失重温度; 当热失重率达到5%时,不同PU含量的PU/EP体系 的热失重温度虽比纯EP的热失重温度低,但是,温 度相差不大;当温度达到300℃时,增韧效果最明显 的含30%PU的PU/EP体系的热失重率仅比纯EP的 热失重率高2.6%。由此可知,在PU/EP体系的分解 初期,PU的改性极大地提高了EP的耐热性能。而在 高温条件下,PU对于EP的热性能影响很小,PU/EP 体系仍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
3结论
a.TDE-85与E-51环氧树脂中环氧基和聚氨酯预 聚体异氰酸酯基反应生成的烷酮结构聚合物,以及 E-51环氧树脂中羟基与聚氨酯中异氰酸酯基发生的 化学反应,有效地改善了PU/EP体系中PU和EP分 子间的相容性及相互贯穿。
b.与TDE-85和E-51的混和环氧树脂比,PU改 性TDE-85与E-51的混和环氧树脂仍然具有很强的耐 热性能,并且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均显著提高。PU/EP 体系断口裂纹呈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说明TDE-85 与E-51的混和环氧树脂PU改性增韧效果明显。 c.当PU含量为30%时,PU/EP体系具有很强耐 热性能,PU/EP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 54.24 MPa和35.33 kJ/m2。
参考文献:
略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