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22

  夏普宣布,能够精密控制液晶面板液晶分子方向的光配向技术已达到量产水平。将在定于2009年10月启动的堺联合工厂采用该技术,同时将于2009年下半年在亀山第二工厂的生产线导入该技术。导入该技术后,可以省去目前在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模式液晶面板中用于控制液晶分子配向的狭缝和突起,因此开口率、对比度和响应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另外,还能够大幅削减生产工序。“这是取代ASV技术的新一代技术”(该公司代表董事副社长井渊良明),夏普将全面替换其液晶生产线。
  这种名为“UV2A技术”的光配向技术,其关键是开发作为配向膜自主开发的高分子材料。配向膜表面的高分子主链向紫外线(UV=ultra violet)照射方向倾斜,液晶分子就会沿着这条主链方向倾斜。关键是能够按照设计角度控制配向。液晶分子的配向精度是相对于液晶分子长度(约2nm)成±20pm的角度。
  过去控制配向方向的实用方法只有在高分子膜上摩擦布进行配向的摩擦法(Rubbing)。不过,摩擦法用于面时只能在水平方向上配向,已被TN液晶面板广泛采用,但电视液晶面板的VA模式要扩大视角,需要部分改变配向方向,分割成多个区域,因此不能采用摩擦法。
  VA模式在不加载电场的状态下使液晶分子基本垂直于面板面进行配向。加载电场时,液晶分子倾倒,状态发生变化。为控制加载电场时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目前的液晶面板设计突起和狭缝,通过改变它们的形状来实现液晶分子稍微倾斜的状态和稳定的状态。加载电场时,突起和狭缝附近的液晶分子首先开始倾倒,然后按照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着推倒其他液晶分子,所有液晶分子都向一个方向倾倒。
  UV2A技术能够通过配向膜实现所有液晶分子向设计方向倾斜的状态,所以加载电场时,液晶分子同时向同一方向倾倒。因此,响应速度增至原来的2倍,达到4ms以下。
  由于不使用突起和狭缝也能分割成多个区域,因此开口率比原来利用突起分割成多个区域的面板提高20%以上。背照灯亮度很小即可获得与原来同等的亮度,降低耗电量和削减背照灯光源数量有利于节能和节省成本。高精细化和3D显示器等也易于实现。
  另外,过去背照灯的光在突起和狭缝部分散射,在前面漏光,因此泛黑。而UV2A技术在突起和狭缝部分不会漏光,因此静态对比度达到5000:1,是原来的1.6倍。还可以省去设计突起和狭缝的工艺,提高生产能力。
  在此次的技术开发中,“关键是开发配向稳定性高且灵敏度高的高分子材料”(该公司常务执行董事水嶋繁光)。另外,还同时开发出了稳定涂布配向膜的技术和在任意位置都能准确指向设定方向的照射装置等。“该技术并非一看就懂,无法模仿”(水嶋)。
  水嶋指出:“该技术约从10年前开始开发。是从制造液晶面板的经验积累中产生的。幸好赶上了堺联合工厂投产,并不是很容易实现的技术”。“这是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技术。采用这项基本技术,液晶面板会越来越进步”(水嶋)。

                          来源:日经BP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