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刘海卿,金大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比,树脂混凝土是一种具有极好耐久性和良好力学性能的多功能材料。其抗拉、抗压、抗弯强度均高于普通水泥混凝土,抗冲耐磨性能、抗冻性、抗渗性、耐水性、耐化学腐蚀性能良好,适用于比较恶劣的环境,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树脂混凝土研究历史只有50年,开展大规模研究并逐步应用于实践也不过20年。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尚不成熟,设计及施工经验函待积累。
本文将均匀设计和最优化技术应用于环氧树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运用SPSS软件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和MATLIB技术实现多组分树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优化和预测,用优化得到的配合比指导试验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为树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
1原材料的选择及骨料级配原理
1.1环氧胶粘剂
固化剂:JCT一6型粘碳纤维胶,属改性胺类。
增韧剂:沈阳新西试剂厂生产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酷。
填料:根据就近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阜新发电厂1级粉煤灰,其烧失量为0.52%,细度为0.045 mm方孔筛筛余为H.8%,化学成分见表1。

1.2骨料
碎石:选用阜新大巴沟碎石,相对密度2.68,劈裂抗拉强度6.63 MPa,自然状态下抗压强度92.2 MPa,吸水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90.8 MPa,凝聚力16.4 MPa,内摩擦角33。;软化系数0.985。
骨料级配的原则为:
在最大密度曲线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多组样本的实测结果,建立适合树脂混凝土骨料选择的n幂公式:

式中p-骨料各级颗粒粒径的通过率,%;
d-骨料各级颗粒粒径,mm;
D-最大粒径,mm。
按公式(1)将骨料总量分配到各级粒径中,求出各种不
同粒径的骨料用量(本试验配比用量见表2)。

2配合比设计

3试验数据处理
3.1回归分析
3.1.1目标函数的选择
如前所述,由于本试验是多水平多因素试验,不能用一般的方差分析,而需要用回归分析方法,借助于计算机编程或现成的回归分析软件确定定量关系式,从而找出最优条件和配方。
对表3中的实测数据进行4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其数学模型见式(2):
回归方程的检验采用复相关系数准则(R2),即选取R2接近于1的方程为最优方程,并考察相应于回归方程的残差散点图来进行检查,当散点图分布无明显趋势性时,即认为该方程所容变量较为合理可信。
3.1.2回归方程的确定
因篇幅所限,对抗压、劈拉强度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和方差分析等的解释本文中略去(读者若需要可联系获取)。
3.2目标函数优化
在环氧树脂混凝土中,由于以环氧树脂胶粘剂代替水泥作胶结材料,其折压比较普通混凝土有极大的改善。从表3中的预测值所列数据计算得出的折压比达1/2-1/3,这是其它混凝土无法比拟的。本文最优化的目标也设定为最大抗压强度和最大抗折强度。将上面获得的回归方程进行取最大化变换,变换后的目标函数见式(5):
目标函数:Z=(y)(5)  

所有函数最优化处理均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结果显示,以抗压和抗折强度为最优化对象,其最优工艺条件也相同,实验结果见表4。

4最优配比验证与讨论
4.1最优配合比验证
表3列举了利用回归方程求得的预测值,从中可以看到,实测值和预测值相差很小,说明回归方程精度很高。最后我们用表4最优配合比条件中提供的最优数据做了一组验证性试验,试验结果7d抗压强度为90.7 MPa,7d抗折强度为29.8 MPa,进一步验证了对回归方程进行优化处理,所得的最佳配合比是可信可靠的。
4.2结果讨论
(1)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到,环氧树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达到最优时的配合比条件相同,这说明树脂混凝土的这2项指标在一定范围内是同步的,这对实际应用非常有利。
(2)在回归方程中没有:4项,即填料(粉煤灰)项,这说明填料(粉煤灰)的用量只要在合理范围内选取,可以取最大值,这可大大减少树脂和固化剂的用量,降低树脂混凝土的造价。但值得一提的是,这只针对填料是粉煤灰而言,其它品种的填料或许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环氧胶粘剂是树脂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是树脂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最优化结果显示,环氧胶粘剂最佳配比为:m(环氧树脂):m(固化剂):m(增塑剂)= 8:3:1。
(4)砂率在最优化结果中取下限35%,这一特征与普通混凝土相似。选择骨料的基本原则是在空隙率小的前提下,骨料尽可能粗。骨料级配若合理,砂率越小,说明粗骨料越多,其比表面积越小,包裹的树脂胶粘剂用量就越少,树脂混凝土的成本就越低,推广应用的前景就越好。若树脂胶粘剂的用量是固定的,砂率越小,骨料间的润滑层相对就越厚,施工的流动性就越好,也容易振捣密实,固化后混凝土各项性能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