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深圳中心书城淘书。虽然常有人抨击深圳是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但是深圳人的读书热情其实并不少。这不,为了找一本书,我居然在自助电脑查询处排了十几分钟的队,书城的人流量由此可见一斑。
因为平时工作很忙,很难找到大块的时间来读书,于是就习惯了在包里随身放上一本,每天见缝插针地翻上几页,这样一个月下来也能看完两三本呢。可是有些书太厚了,拎着实在很吃力,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想,如果有一个轻薄方便的电子书该多好呀。看看书城里热火朝天的读书景象,相信像我这样想的,一定大有人在吧?
虽然有人不看好电子书市场,认为它的功能过于单一,且容易被集成,我却不这么认为。音乐手机的出现并没有斩断MP3的命脉,摄像手机的像素提升不会让数码相机感到恐慌,互联网的兴起也没有终结传统出版业,因为它们“术业有专攻”。同样的道理,个人电脑和手机也将与电子书发展并行不悖、互为补充。
在欧美,亚马逊Kindle的成功模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电子书市场会在2010年爆发,并在节日消费旺季达到顶点。在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也都积极投身该市场,如中国移动就已经与汉王合作,推出了G3阅读器,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在紧密筹备之中。同样密切关注这个市场的,还有一众中国的IDH和山寨厂商——继上网本市场铩羽而归之后,他们迫切需要寻找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那么,什么是电子书在中国市场大规模爆发的最大阻力呢?私以为,答案是EPD屏。
首先,EPD屏方案缺乏成本优势。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一块6寸EPD屏的价格大约是65美金(占到整个BOM单的三分之二),如果加上一块触控板,即使无其他附加功能,一款电子书的成本也不低于100美金。这一价位显然远高于消费者对电子书产品的心理价位,而价格缺乏竞争力恰恰是山寨上网本昙花一现后就草草收场的原因。
其次,EPD屏恐有供货风险。元太仍是EPD屏最主要的供货商,目前国际主流的高端电子书如索尼以及亚马逊Kindle都是它的客户,奇货可居之下,其出货周期长达3个月之久。即使今年电子书市场如人们所预期的一样出现大幅成长,一旦出现供求紧张,元太也一定会优先保证大客户的货源充足。这样一来,即使市场需求爆发,本土制造商也很可能因为EPD屏缺货而只能望单心叹。
第三,EPD屏存在技术局限性。虽然EPD屏采用的E ink电子墨水技术在最大程度上模拟了纸张轻薄可弯曲、阳光下可读的特性,并且无需背光,耗电量极低,无操作待机时间可长达数月,但是刷新速度比较慢。而采用STN/FSTN/CSTN单色液晶屏的低端电子书方案,虽然不可弯曲,且显示效果在光线较弱的地方明显不如EPD屏,但是它翻页更快,并可以实现简单的动画效果,而价格还不到EPD屏的三分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很有吸引力的优势。有迹象显示,CSTN液晶屏电子书方案已经呈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电子书是个新兴事物,要想普及必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E ink是电子纸的鼻祖,但是中国的电子书制造商大可以不拘一格抢饭碗,先用低端产品敲开市场的大门,待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运营模式,培养一定数量的固定消费人群之后,再来升级产品。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降低制造商的经营风险,也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消费者同样受益。
当然,单从显示效果和应用形式来看,EPD屏对于高端产品开发绝对更加具有吸引力。如果可以再贪心一点点,我希望未来的电子书外观就像普通的纸质书,是一页一页的,不过每一页都是一张独立的电子纸——前一分钟刚刚读完《世界因你不同》,忍不住又往回翻了几页,回味一下李开复关于“Lead you life”的那一段精彩表述,下一分钟,轻轻按一下书脊上的按钮,手中的电子书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丹·布朗的最新力作《消失的符号》,马上又迫不及待地投身到密码学的惊悚世界里去喽^-^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