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新誉风电二期项目建设却毫不停滞,25万平方米的厂房和综合大楼正快马加鞭。
面对谨防风电产能过剩的言论,武进选择了主动出击,第一时间明确了五年打造200亿元大产业的目标。
事实上,在一个个风机转动之时,武进一大批风电相关配套产业早已“闻风而动”,尤以新誉风电等知名企业,逆势而上,下注风电装备产业,直指“风电大餐”。
新誉风电:从8亿到20亿再到70亿的跨越
“2009年产值8亿,今年预计能达到20亿,下一目标就是70亿。”新誉集团副总裁戈亚琴信心十足。
作为武进风电产业的龙头企业,新誉风电自2007年7月成立以来,立足国家863计划项目技术基础,集成创新、自主研发出1.5兆瓦级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并依靠自己建成的国家级EMC电磁兼容实验室、国家级风力发电重点试验室,迅速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开创了我国民营企业实现兆瓦级机组产业化的先河。
“新誉风电要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就必须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提升自主研发水平,这样才有更强的竞争力。”戈亚琴的话中,也充满了发展的紧迫感。
在1.5兆瓦风电机组成功出口泰国、美国的基础上,新誉风电今年与华能电力集团合作,积极开发吉林四平400平方公里的风场资源。截至目前,20台1.5兆瓦风力发电机订单任务全部完成,风机安装正加紧展开。
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新誉风电正主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平台。去年挂牌的江苏省(新誉)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总投资6亿元,其中一期投资3亿元,是我省启动的首批唯一一家企业重大研发机构。目前新誉风力发电已成为国内一流的国产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研发、检测及专业化制造基地。
戈亚琴说,随着现代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机组正在向大容量发展,目前国际上主流的风力发电机组是2-3兆瓦,看中这一点,新誉将争取在三至五年内把风电产业打造成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能力最强的企业。
围绕这一目标,新誉风电已投资23亿元,率先在武进高新区建设风电工业园二期,重点建设2.0-3.5兆瓦风机总装、电机生产、大部件机加工、叶片及树脂生产三个核心制造区。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风电机组700台套、叶片2000片、叶片专用树脂3万吨,年销售达70亿元。
产业园:25家配套企业集聚效益初现
风电装备产业是个“一望无垠的大产业”,选择风电装备产业为突破口,是武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为促进风电这一新兴产业集约化、特色化发展,武进高新区日前规划启动了风电装备科技产业园。核心基地规划1341亩,分为研发综合、风电总装、叶片专用树脂生产、物流配套区等功能区域。预计到2012年,产业园总产能将达1500兆瓦,产值120亿元。
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武进高新区内已集聚了以新誉风电为龙头带动,卓润重工、常牵电机、伯龙三维复合材料、高齿传动机械、华立液压润滑、金锋佳特机电、丰电能源科技、君达风电、天长复合材料等为配套的25余家风电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总收入22.6亿元。
看好风电产业的前景,区内一些龙头企业也相距选择了扩容来寻求更大的发展。
主要生产2.5MW风力发电成套设备、风力发电铸件与成套设备机械零部件项目的常州卓润风能设备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10万吨/年1-3MW风力发电铸件的生产能力,二期还将再投入5亿元人民币,制造3-5MW大型核心零部件及2.5MW以上风电成套设备。常州减速机总厂有限公司投资2亿建设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江苏卓润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投资7亿等8个在建风电装备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了40亿元。
企业和创新资源的集聚,已使风电产业园初步形成了研发——制造——组装的完整产业链,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入园企业既加强了协作配套,又开始“攀比”技术水平。”武进科技局局长吴乐平说,针对控制系统、叶片、轮毂、齿轮箱等关键部件和技术,各家企业都组织攻关,快速形成了一批发明专利。如伯龙三维复合材料自主开发的5兆瓦以下风机导流罩、机舱罩、整流罩等,质量和成本优势在国内外领先;凯达轧辊与四川大学合作,成功将风电主轴生产技术从传统的锻件改为铸件,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30%的成本……
5年规划:呈现年产值200亿元大产业
政府推动扶持、市场机制运作、多元投资经营,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显著增强了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功能。
武进高新区还专门设立1000万元的发展资金,对重点科技项目进行配套资助,引导企业增加对风电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广泛开展风电技术国际交流,帮助园区企业与英国GH、UBC、澳大利亚Aerogenesis等公司合作研发;开展专项融资洽谈,争取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向风电企业关键设备的进口提供融资支持。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是带动武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武进区副区长凌光耀表示,下一步高新区将重点加强新誉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构建技术创新联盟,共建技术平台。重点开发直驱式发电机组、液压式主传动发电机组、3兆瓦及以上的海上风电叶片制造、叶片材料制造和数字化风力发电场调度控制技术等,增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制造能力。
“全球可利用的风能,比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而且从经济的角度讲,风力仪器比太阳能仪器要便宜得多。”新誉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黄灿辉如是说。
年轻的风电产业园,已确定了中期目标——力争到2015年,形成较完善的整机与关键部件配套、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发电机、叶片、塔筒、法兰、轮毂、底盘、齿轮箱、主轴等关键配套件,争取产能扩大到2000兆瓦,年产值达200亿元,其中超50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3家。
“放大现有优势,集聚、集约、集中发展。”凌光耀表示,国家重点规划发展的苏北沿海风场,与产业园仅一江之隔。武进风电装备产业园将在集聚发展基础上实现产业的上下游拓展,实现集群式、规模化发展,形成国内具有特色的风电产业基地。
信息来源:武进新闻网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