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明 (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北京,102550) |
||||||||||||||||||||||||||||||||||||||||||||||||||||||||||||||||||||||||||||||||||||||||||||||||||||||||||||||||||||||||||||||||||||||||||||||||||||||||||||||||||||||||||||||||||||||||||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其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乙酸丙烯酯法两种。目前,世界上环氧氯丙烷的总生产能力约为1050kt/a,产量约为850kt/a。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约为90kt/a,产量约为31kt/a,预计2005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将达到200kt/a,缺口很大,因此,应扩大生产规模,来满足市场需要。同时还应拓展环氧氯丙烷的应用范围,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关键词:环氧氯丙烷 生产 市场 建议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分子式C3H5OCl,分子量92.85,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无色油状液体,有与氯仿、醚相似的刺激性气味,密度1.180 6 g/cm3,沸点115.2 ℃,凝固点-57.2 ℃,折射率(nD20)1.438 2,闪点(开杯)40.6 ℃,自燃点415 ℃,微溶于水,能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 1 生产方法[1~3] 丙烯高温氯化法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除了生产环氧氯丙烷外,还可生产甘油、氯丙烯等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副产D-D混剂(1,3-二氯丙烯和1,2-二氯丙烷)也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的设备腐蚀严重,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大,氯耗量高,副产物多,产品收率低。生产过程产生的含氯化钙和有机氯化物污水量大,处理费用高,清焦周期短。 表1 高温氯化法与乙酸丙烯酯法的主要技术指标比较
2 国外生产和消费情况[4,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氧树脂的应用开发日新月异,需求快速增长,促进了环氧氯丙烷的发展。目前世界上环氧氯丙烷的总生产能力约为1 050 kt/a,产量约为850 kt/a,1990-2000年世界环氧氯丙烷产量增加了70%,年均增长率为6%,高于经济平均发展速度。美国、西欧和日本是世界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其生产能力占世界环氧氯丙烷总生产能力的80%。其中美国的生产能力为315 kt/a,日本为137 kt/a,西欧252 kt/a,东欧为121 kt/a。目前,国外环氧氯丙烷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2。 表2 国外环氧氯丙烷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kt/a)
目前,国际市场上环氧氯丙烷的主要出口国为日本和美国,亚洲和东欧各国为主要进口国,西欧的环氧氯丙烷供需基本平衡。2001年前,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国因环保问题将不再新建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而是利用其现有的生产装置,通过提高开工率来维持其供需平衡,只不过其出口量将大大减少。今后几年发达国家对环氧氯丙烷的消费增长率约为3%,亚洲国家的消费增长率约为5%,市场仍有较大的缺口。国外环氧氯丙烷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和合成甘油,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电子、制药、烟草、橡胶和化妆品等。美国、西欧、日本是环氧氯丙烷的主要消费国家和地区,其主要消费构成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美国、西欧和日本环氧氯丙烷消费构成情况(%)
3 国内生产和消费情况[5~7] 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广州助剂厂率先采用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1968年之后,无锡树脂厂、沈阳化工厂等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生产装置相继建成投产,但产量均不高。直到1988年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引进日本旭硝子、旭电化株式会社鹿岛化学公司技术建成的32 kt/a生产装置投产后,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才初具规模。1996年以前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企业有9家,后来由于原料丙烯和氯气供应不足,不少厂家相继停产。目前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厂家有5家,总生产能力约为90 kt/a,产量约为31 kt/a。齐鲁石化公司的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系采用日本旭硝子、旭电化株式会社的丙烯高温氧氯化法专利技术,年设计生产能力为32 kt,自1998年开车以来,由于氯气的供应不能保证,至今一直未满负荷生产。岳阳树脂厂环氧氯丙烷装置是引进意大利Conser公司技术,2000年该厂改造环氧有机氯产品系列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将于2001年建成投产,届时该厂环氧氯丙烷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4 kt,环氧树脂年生产能力将达到50 kt,其环氧氯丙烷90%产量供配套的环氧树脂使用。天津化工厂环氧氯丙烷装置系采用日本昭和电工的乙酸丙烯酯技术,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4 kt,1999年投产以来,由于装置的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装置生产处于不稳定阶段,2000年实际产量仅为7 kt。山东东营联成化工集团采用国内较为成熟的丙烯高温氧氯化技术,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 kt,1999年底开车只生产中间体氯丙烯,目前已对后续装置进行了扩建改造,使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装置能力达到20 kt,但至今未生产出环氧氯丙烷产品。目前我国环氧氯丙烷的主要生产厂家及近几年的产量情况分别见表4和表5。 表4 我国环氧氯丙烷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kt/a)
表5 近年来我国环氧氯丙烷的产量情况(t)
1994年以前,我国的环氧氯丙烷主要用于环氧树脂和合成甘油的生产,其中环氧树脂占环氧氯丙烷总消费量的34.6%,合成甘油占59%,其他占6.4%。后来由于合成甘油成本过高,产量逐年下降,加之环氧树脂的用途不断开拓及需求量大增,使得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比例发生变化。目前我国的环氧氯丙烷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其消费比例为环氧树脂占85%,合成甘油占7%,氯醇橡胶占2%,其他如溶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阻燃剂、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剂等占6%。
4 市场前景 除了上述环氧氯丙烷的表观消费量外,我国环氧氯丙烷的巨大潜在消费量主要表现在每年进口大量的环氧树脂上。1995-2000年我国环氧树脂进口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2000年净进口量为117.3kt,折合环氧氯丙烷约82kt。根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5年我国环氧树脂需求仍将保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涂料、复合材料、电子电气、胶粘剂等是环氧树脂的主要消费领域。2000年涂料领域消耗环氧树脂约为62kt,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环氧树脂涂料需求增长很快,预计2005年涂料领域消费环氧树脂约为100kt。2000年复合材料领域消耗环氧树脂约为48 kt,该领域亦是我国进口环氧树脂的主要领域。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对复合材料将有较大的需求增长,预计2005年我国复合材料领域对环氧树脂的需求量将达到85kt。2000年我国电子电气领域消耗环氧树脂约15kt,预计2005年需求量将达到约25kt。2000年胶粘剂行业消费环氧树脂约4kt,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住宅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对环氧树脂胶粘剂的需求量将高速增加。预计2005年我国对环氧树脂的需求量将达到223 kt,届时将消耗环氧氯丙烷150kt以上。另外,我国合成甘油和氯醇橡胶需求增长也较快,目前国内产量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预计到2005年将消费环氧氯丙烷40kt左右。其他如缩水甘油醚、纸张增湿添加剂、阻燃剂、离子交换树脂、表面活性剂等2005年将消耗环氧氯丙烷约10kt。由此可见,2005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总需求量将达到约200kt。基于我国环氧氯丙烷目前的生产能力,可以看出未来5年内,我国环氧氯丙烷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即使现有装置开足马力,仍远远不能满足今后对环氧氯丙烷的强劲需求,每年仍需花费大量的外汇来进口环氧氯丙烷及其下游产品,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环氧氯丙烷迫在眉睫。 5 发展建议 (2)拓展环氧氯丙烷应用范围,缩小消费局限程度 我国环氧氯丙烷主要消耗在环氧树脂和合成甘油方面,其他如环氧氯丙烷弹性体(即氯醇橡胶)、湿强度增强剂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缩水甘油酯、聚酰胺水处理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季胺盐类产品、稳定剂、离子交换树脂、阻燃剂、水处理剂、溶剂、特种胶粘剂(聚环氧氯丙烷-蓖麻油聚氨酯密封胶)等方面的用量很少,应大力开发。另外,一些特种环氧树脂如聚环氧氯丙烷树脂等也可以大力开发,以缩小目前的消费局限程度。 (3)努力开拓环氧氯丙烷的国外市场,以优质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4)积极开发中间产品氯丙烯和丙烯醇的利用 (5)大力改进生产技术,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俞石波.湖北化工,1999,(1):35 Production and Market Prospects of Epichlorohydrin Cui Xiaoming (Yanshan Petrochemical Company, SINOPEC, Beijing, 102550) Epichlorohydrin is one of important organic chemical materials and fine chemicals. Its main production methods include the high-temperature chlorination of propylene and the process via allyl acetate. At present, the global total capacity of epichlorohydrin has reached about 1,050kt/a with the production of 850kt/a. The capability of epichlorohydrin in our country is about 90kt/a with the production of 31kt/a.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domestic demand of epichlorohydrin in 2005 will reach 200kt/a with a big shortage. Therefore, expanding the production scale to satisfy the market demand is necessar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needed to extend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epichlorohydrin, improv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 quality, expand the overseas market, and participa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Keywords: epichlorohydrin, production, market, propose |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